秋季除了气温干燥,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进补。而中药补身是一种在秋季进补的重要方式。秋季养生时,有哪些中药可以帮助增强身体呢?无论通过煎煮、泡水还是熬汤,中药都是不可或缺的进补选择!
秋季保健中药:

1、西洋参
西洋参除了具有补气养阴的作用,还能清热生津,对津液不足、口渴舌燥有显著的疗效。长期服用可以提神醒脑、生津止渴、调节身体平衡,并能增强免疫功能,是一种理想的补益强身的选择。
2、川贝母
川贝母主要用于治疗肺热所致的干咳、少痰,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劳嗽,亦可用于咳痰带血的情况。
3、西洋参
西洋参有助于集中注意力、缓解疲劳和提高记忆力。它对于那些感到虚弱、烦躁、喉咙痛、声音嘶哑、疲乏无力、咳嗽气短、胃燥口干、渴望饮水过多,以及因烟酒过度或食欲不振而困扰的人群都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4、沙参
沙参具有甘味和轻微苦味,性微寒,归肺经和胃经。它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适合用于阴虚引起的肺燥、热伤肺阴所造成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状,以及温热病造成的胃阴受损或久病导致的阴虚津亏,表现为口干、咽喉干燥、舌红少苔及大便干燥等症状。

5、杜仲
杜仲是一种传统的补肾中药,具有强健筋骨、安胎和养肝等功效,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士使用,尤其对腰膝酸软和四肢无力者尤为有益。
6、党参
党参具有补气、补血的功效,并能调理肠胃、滋阴养血。对于脾胃虚弱及气虚的女性,效果尤为显著。
7、黄芪
古老的中药能增强气血、利尿消肿、排毒,对中气不足的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它还能健脾和胃,促进食欲与消化。

8、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入心经、肺经和胃经。它具有滋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弱引起的咳嗽、津液不足导致的口渴、心烦失眠以及肠道干燥便秘。然而,由于麦冬性微寒,不适宜用于脾虚导致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人群。
9、石斛
石斛味道甘甜、性微寒,具有养胃生津、滋阴降火、明目消翳的功效。特别适合于秋季干燥并伴有近视、远视和轻度白内障的人群。
10、杏仁
润肺、消除积食、促进淋巴循环,润肺的效果最为重要。每天摄入大约10克的杏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因风燥引起的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