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三十后,建议经常进行艾灸足三里穴,以促进长寿。那么,足三里穴具体位于身体的哪个部位呢?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上半部,位于胫骨和腓骨之间。

艾灸足三里的取穴方法:

1、请坐在椅子上,双膝弯曲,脚掌自然平放在地面。用手的虎口包住膝盖,食指放在膝盖下方的胫骨前缘,四指并拢,中指的指尖所指之处是一个穴位。这个穴位位于外膝眼下方三寸的位置上,胫骨的外侧边缘,介于胫骨前肌和伸趾长肌之间。
2、伸出脚来测量,在膝盖下方的胫骨粗隆最高点向下一寸,并向外偏移一寸。这个位置与阳陵泉穴位的关系是,阳陵泉位于其上方斜下方一寸,而足三里则低于阳陵泉一寸,再向外偏移一寸。阳陵泉位置在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之间,向下形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的下角就是穴位。当按压这个穴位时,可能会感到酸胀,这可以用来确认足三里的具体位置。
艾灸足三里的六大治疗效果:

1、常常对足三里进行艾灸有助于保健养生:它能增强体力、缓解疲劳、强化神经、预防衰老,并对结核病、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肺心病、脑溢血等多种疾病具有防治效果。因其能够祛病延年,古人将此灸法称为长寿灸。
2、具有补益肾气的功效:对于耳鸣、眩晕、腰痛、尿频、遗尿、小便不畅、遗精、阳痿、早泄以及哮喘等症状都有一定的疗效。
3、灸足三里能增强下肢力量,预防和缓解四肢肿胀、疲倦以及大腿和膝盖的酸痛和无力等症状。对胫腓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症、脚气和末梢神经炎等问题也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防治肠胃疾病: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腧穴,主要与消化系统相关。常有“肚腹收于三里”的说法。针对腹部疾病,如胃肠虚弱、功能不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膜炎、肠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病、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与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和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效果显著。但若胃酸过多并伴有空腹烧心者,则不宜灸足三里,而应选择灸其邻近的阳陵泉穴,效果也很好。
5、一些常见的病症,如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房疼痛、腹胀和偏瘫等,都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来缓解。
6、其他各类慢性疾病,如眼部疾病、视力下降,鼻部疾病、耳部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穴来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