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最佳时机,因为天气炎热,人体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不易受伤。此外,夏天进行艾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原则,并且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那么,艾灸可以治疗哪些疾病呢?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的相关介绍。

中医认为,阳虚和气虚的人更适合接受针灸治疗。很多生病的人往往属于阳虚体质。艾叶具有温性,属于纯阳之物。通过艾灸可以温通经络,驱散寒湿,增强人体的阳气。而夏季正是自然界阳气最强烈的时候,将艾灸的阳热与夏天的阳气结合在一起,能够更有效地起到温补的作用。因此,在夏季阳气最旺盛时进行艾灸,补益效果会达到最佳。
1、治哮喘
伏天进行艾灸的效果更佳,建议每年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艾灸,一直到三伏结束。需要艾灸的穴位包括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与第5腰椎之间)、大椎穴(在第7颈椎下的凹陷处)和陶道穴(位于第1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2、治失眠多梦
百会穴位于两耳之间的头顶正中线,四神聪穴则是在百会穴的前方、后方、左侧和右侧各一寸处,印堂穴位于两眉之间,而太阳穴则位于耳廓前外眼角的延长线上方。建议每天对这些穴位进行艾灸,次数为两次,每次持续10到20分钟。
3、治腹泻
夏季由于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容易引发腹泻。可以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艾灸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气血和保暖以治寒。以下是几个建议的穴位:中脘穴(脐中上4寸)、建里穴(脐中上3寸)和足三里穴(膝盖外侧下方3寸,靠近胫骨的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