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99健康网
在这5种情形下进行艾灸,不但没有好处,还易招致疾病!
更新时间:2025-10-28 08:36:58  浏览:

艾叶在《本草纲目》中被认为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在《本草从新》中则指出其味苦辛,具有纯阳特性,通过灸疗可以穿透经络,消除各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也显示,艾灸对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呼吸和消化等系统的调节作用显著。此外,艾灸还有美容抗衰老和减肥的效果。

虽然艾灸可以由任何人自行进行,但其实有许多注意事项。如果不遵循艾灸的相关规则,不仅无法治病,还可能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1、在有外伤的情况下,不适合进行艾灸

艾灸虽然能够缓解发热、消炎、止痛,以及活血化瘀,但在外伤出血的情况下,使用艾灸可能会导致伤口出血加重,进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此外,如果皮肤有损伤,在受损的部位进行艾灸,容易导致出血和烫伤。

注意:

如果艾灸后皮肤出现水泡或红疹,并不意味着体内毒素过多或正在排毒。很可能是因为个人体质不适合艾灸,应该立刻停止治疗,并咨询医生。

2、在感到饥饿或吃得过多的情况下

空腹时进行艾灸容易导致气血失调,可能会出现心慌、气短和胸闷等症状。而在过饱的情况下进行艾灸,则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胀和口渴等不适。此外,饮酒后、洗澡后或情绪激动时也不适合进行艾灸。

此外,如果不注意艾灸的时机和频率,也可能引发身体的不适。艾灸后出现口渴和口干是正常反应,但如果过于频繁地进行艾灸,可能会导致阴液的消耗,从而导致阳气亢盛和阴气衰弱的情况。

3、在上火的情况下

艾灸通常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例如有宫寒、体内湿气重、气喘、情绪抑郁、关节疼痛以及头晕失眠等问题时,可以使用艾灸进行调理。

然而,艾灸具有补充阳气的作用,但也会消耗阴液,可能导致类似上火的症状。如果已经出现口干、舌燥、口腔溃疡、便秘以及身体发热等情况,再进行艾灸就相当于火上加油。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