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热在三伏。”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暑”字意味着炎热。《群芳谱》中提到:“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虽然暑气渐升,天气炎热,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农谚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季节的开始。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到无处躲”的说法。中医专家王仕鑫提醒,在小暑时节,要注重养阳。
在炎热的夏季,阳光炽烈,地面温度升高,正是人体阳气活跃的时期。王仕鑫指出,小暑过后,养生应重点关注阳气的调养,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因此,人们在工作和劳动时,应注意调整劳逸,保护好自己的阳气。
根据中医理论,小暑时节是人体阳气达到最强的时期。王仕鑫提到,阳气在中医中也被称为“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字意指守卫和保护,也就是说,阳气像是身体的守卫者,负责抵挡外界的邪气,保护身体的安全。只要一个人的阳气充沛,就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小暑过后,天气逐渐炎热,尤其是在内陆地区,人们容易感到烦躁和疲劳。因此,需要格外关注自身的保健和锻炼,确保心脏的阳气充足,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
在炎热的季节,建议“少动多静”。有些人喜欢在大自然中走山路、欣赏松竹,但要注意不要过于疲劳。王仕鑫建议,天气炎热时可以选择在安静舒适的室内,读书写字、品茶吟诗,或是观赏风景来纳凉。
为了提高阳气,建议选择早晨和晚上进行运动,但晨练的时间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随着高温天气的到来,心脏的排血量显著减少,各个脏腑器官的氧气供应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心脏有问题的人在活动后容易感到气短和心慌。因此,这类人群在行动时要格外注意,不要剧烈活动。
小暑时节,别忘了饮食调养:
在时节变换中,养生和饮食调理是最简便可行的做法。那么,小暑时节应该吃哪些食物来保健呢?
王仕鑫提到,小暑期间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应该尽量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例如,绿豆百合粥有助于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低胆固醇,并且能够平心安神和止咳。另外,南瓜绿豆汤同样具备清暑解毒和生津益气的效果。在蔬菜方面,建议多食用绿叶菜以及苦瓜、丝瓜、南瓜和黄瓜等,而水果则推荐选择西瓜。王仕鑫还列举了一些食疗食品:
1、夏季吃鸭蛋被称为“补夏”,可以帮助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保持体重,避免消瘦,增强体力,提升劳动能力。鸭蛋富含钙、铁等无机盐,其钙和铁的含量都高于鸡蛋,是夏季补充钙铁的最佳选择。
2、莲子有助于养心。夏季时,心脏最为脆弱,酷热容易引发烦躁和忧虑,容易伤害心血。尽管莲子芯的味道略苦,却能清心火,成为养心安神的良品,同时也有助于健脾养胃。
3、章鱼具有补血益气、治愈痈疽和肿毒的功效。它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同时还有助于抗疲劳、抗衰老,并能延长寿命的保健成分——天然牛黄酸。一般人都可以食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及营养不良的人群。
4、莴苣有助于通便。它富含植物纤维素,可以刺激肠壁的蠕动,促进消化,适合治疗便秘。此外,莴苣也是贫血患者非常推荐的一种蔬菜。
5、草菇具有抗癌作用。草菇的蛋白质中含有全部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38.2%。它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特别是在辅助治疗消化道肿瘤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能够增强肝脏和肾脏的功能。
6、豌豆有助于肠道健康。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同时,豌豆中的丰富粗纤维能够促进肠道的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起到清洁肠道的作用。
7、茄子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夏季容易使人体受到较大损耗,而茄子富含维生素E,能够有效防止出血并延缓衰老。常吃茄子有助于减缓身体的衰老过程。茄子是少数紫色蔬菜之一,其紫色皮肤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无法替代的营养来源。
预防中暑与旧病复发:
“小暑过后,预防中暑显得尤为重要。”王仕鑫表示,进入小暑后,气温逐渐升高,强烈的阳光照射时间过长,会导致大脑失去调节体温的能力,从而容易引发中暑。
另外,外部气温较高,空气湿度增加,导致汗液难以蒸发,体内的热量积聚过多,加上出汗量过大,会使体内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可能会引发中暑。
因此,对于从事体力劳动和户外工作的人员来说,应多喝水,同时可以适量服用仁丹,常饮绿豆汤等,以帮助预防中暑。
王仕鑫建议,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应该根据节气的变化进行调养,以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确保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室内通风非常重要,特别是在炎热天气时应注意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对于有心脏病史的人,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并备有氧气袋,以便在感到胸闷或气短时使用。
王仕鑫表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应该关注室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必要时可以吸氧。他还强调,应该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他引用中医的一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此外,对于有胃肠道疾病的人,在这个节气里要注意饮食的合理与科学。比如,慢性胃炎和慢性肠炎的患者应保持规律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该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