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夏季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阳光也变得炙热,身体各个脏器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提醒道,立夏前后作为从暮春到盛夏的过渡期,需要特别关注各脏器的调养,以为盛夏后身心的良好状态奠定坚实基础。
1、养心神——增静减怒
自然界四季的阴阳变化与人体五脏的功能活动彼此关联。夏季与心脏密切相关,夏天时心阳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然而,立夏后高温容易导致情绪烦躁,从而造成心火过盛,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因情绪波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进入夏季后,养心成为首要任务。养心的关键在于控制情绪,戒除急躁与愤怒,安静养生,保持内心平静和开朗,以降低心火。
2、调胃气——增稀减肉
立夏之后,由于气候炎热,很多人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这其实是体内湿热积聚,导致肠胃缺乏消化动力的表现。为了调理胃气,让胃这个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运转良好,更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胃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多吃一些稀饭是促进胃气的重要方法。可以在早晚饮用一些大米粥或薏米粥。身体虚弱的人可以适当加入红枣或生姜,这样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增强胃的阳气。相反,肉类和油腻食物则会阻碍肠胃的消化,除了满足每日所需的基本蛋白质外,最好还是减少肉类的摄入。
3、护脾气——增加酸性,减少寒凉
中医认为,脾脏是气的生成源泉,是人体气机的关键枢纽。然而,如果脾气不足,摄入的食物就无法顺利转化为营养精华;即使已经转化为精华的营养物质,也无法有效地运输到身体的各个脏腑。
夏季容易出现脾胃不和和脾虚等问题。冰冷食物往往会首先损害脾胃。因此,在养护脾气时,应该避免过多食用寒凉食物,最好选择温和补益的饮食。
另外,酸味食物能够提升脾胃的消化能力,起到健脾的作用。在夏季,因出汗过多容易导致津液的流失,常食用番茄、山楂、猕猴桃等带有轻微酸味的水果,可以帮助收敛汗水和去湿,促进生津解渴,增强脾胃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