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99健康网
夏至养生注意护阳养阳方法
更新时间:2025-07-20 10:32:12  浏览:

今天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不过,夏至时节并不炎热”,“夏至过后就是三伏天的开始”。进入夏至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盛夏。养生专家提醒,这个时期应顺应夏季阳气外盛的特点,注重保护自身的阳气。

现象:

得了“空调病”的人越来越多!

南宁的林先生从事物流行业,面对炎热的夏天,他采取了一种独特的消暑方式,就是在外工作时,一有空就去附近的银行或商场“享受空调”。林先生表示,在户外高温的环境下,没多久全身就会出汗,身上没有带风扇的情况下,去有空调的公共场所能够迅速降温,让人感觉非常舒适。不过,最近几天,林先生总是感到全身酸痛,起初他以为是感冒了,但除了肌肉和关节的不适外,没有流鼻涕或打喷嚏等症状。于是,林先生想到了刮痧和拔罐这些传统疗法,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进行几次。确实,在每次刮痧或拔罐后的一到两个小时内,林先生感到舒服了很多,但第二天醒来,身体的酸痛又回来了。

最近,像林先生这样的市民在夏至前后感到身体不适的人越来越多。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治未病中心的主任医生黄彬表示,这很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空调病”。黄彬解释说,当人们在出汗的时候,身体的毛孔会处于开放状态,突然进入冷气环境就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从而导致风邪侵袭,引发不适。他建议,避免“空调病”的最佳方法是给身体一个缓冲,比如随身携带手帕或毛巾,先擦干身上的汗水,然后在阴凉的地方稍微休息,再进入冷气环境。黄彬强调,身体经历突然的冷热变化并不一定立即会生病,但体内逐渐积累的风邪会导致类似感冒和肌肉不适的症状。此外,等到秋冬季节时,人们可能会感到更容易发热和感冒,抵抗力也会下降。

此外,广西的著名中医农泽宁表示,市民通过刮痧和拔罐来驱散暑气的做法并不太合适。他指出,进行刮痧和拔罐的时间间隔应该保持在7到10天以上。如果过于频繁或者方法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养生:

保护阳气和滋养阳气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都说春天容易犯困,但我到夏天后仍然觉得非常疲惫。作为一名设计师的小胡感到很困惑,夏季来了,身边的朋友们似乎都充满活力,去健身、游泳、打球、聚会,生活丰富多彩。而他自己却常常感到无精打采,浑身无力。

农泽宁医生指出,阳气在中医学中被视为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原动力。如果内脏器官缺乏这种动力,阳气不足的人自然会感到全身乏力,难以忍受。《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强调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春天上升、夏天成长”的规律来调整生活方式。农泽宁表示,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时间最长,阳气也达到了最强盛的阶段。因此,养生应当顺应夏季阳气外向发展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注意保护阳气,确保气机的通畅。市民可以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调养。

首先要调整作息时间。夏至过后,应顺应自然界阳气旺盛、阴气减弱的变化,采取晚睡早起的作息方式。同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方面可以避免正午的高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恢复精神。如果工作在户外,应尽量避开烈日当头的时段,并做好防晒措施。农泽宁提示,回到家后,消除一天的酷热疲惫,最有效的方法是洗个温水澡。这样不仅能“释放阳气”,让皮肤感到清爽,还能通过温水冲澡使体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肤与组织的营养状况。

“在调整好作息后,适当的锻炼也是必要的。”农泽宁表示。夏至后要注意防暑,建议在清晨或傍晚等气温较凉爽的时段进行运动,选择在河边、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或做广播操比较好。若运动过量导致大汗淋漓,出汗过多不仅会伤害阴气,还可能损耗阳气。

调理:

“冬病夏治”正是时机!

最近一段时间,南宁的马先生每天下班回到家后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会点燃艾条,按照书上的指导在身体的不同穴位上轮流进行艾灸。马先生在秋冬季节容易感冒,还常常出现胃肠问题,因此他选择为自己进行艾灸,意在“冬病夏治”。然而,经过几天的艾灸后,马先生开始感到头疼和喉咙发炎。医生告诫他,虽然有“冬病夏治”的意识是好事,但如果没有专业的指导和操作,就需要谨慎对待了。

农泽宁医生指出,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预防理念。所谓“冬病”,指的是在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如哮喘、感冒性鼻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一些老年人的腰腿疼痛等。传统中医认为,这些冬病患者往往体质偏寒,在冬季治疗寒症就像在回南天晾衣服一样不易。因此,夏季是治疗冬病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人体的阳气达到了四季的最高峰,有助于将体内的寒气驱散,同时增强抵抗力。黄彬提到,在夏季驱除体内寒气的方法也很简单,建议多摄入一些温热的食物。例如,红糖姜汤具有温暖胃部的作用,可以在夏天饮用,但要等到其自然凉后再饮用。

农泽宁提醒市民可以采取“冬病夏防”的措施。例如,患有风湿性、类风湿性或外伤性关节疼痛的人,常常在寒冷天气中发作,而在炎热天气时症状减轻。对于有这些症状的人,夏季夜间睡觉时,应注意保暖关节部位。此外,有一些市民患有“头风病”,在遇到风寒时容易头痛。因此,夏季时要避免用冷水洗头,或者让头直接对着风扇或空调吹风。

饮食:

应避免贪吃凉食,适合选择清淡滋补的食品!

夏至来临时,心火旺盛,容易出汗,盐分也会流失较多。天气变化使得人的食欲受到影响,表现为食量减少和口味淡薄。此时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需注意避免过量食用凉性食物,同时适当进行滋补。

广西中医学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江涛表示,食欲减退后,许多人在饮食上变得较为“挑剔”,这种习惯并不理想。由于天气炎热,人体会流失大量水分和矿物质,同时活动量增加,因此相比冬季,身体对能量的需求也更高,因此保持膳食营养的均衡至关重要。

例如,应多食用碱性食物,以维持人体正常的弱碱性环境。不过,碱性食物并不是指其本身的酸碱度是碱性,而是在进入人体后经过代谢变为碱性。例如,尽管水果含有果酸,但当它们在体内被分解后会呈现为碱性,因此它们是人体所需的碱性食物。此外,多喝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汁也很有益。相对而言,酒类、甜点、肥肉和红肉(如牛肉、羊肉和猪肉)等酸性食物应尽量少吃。

夏至过后,市民的每日饮水量明显增加,但饮水过多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健康。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中医内科的艾军教授表示,南方地区夏季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湿热,因此建议多喝一些清爽的汤,如冬瓜薏米汤、玉米胡萝卜汤和海带黄豆汤。对于上班族而言,可以用保温瓶泡一些西洋参、太子参、沙参和枸杞等清补的食材,不仅能补充水分,还能给身体提供有益的营养成分。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