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降温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为了追求一时的凉爽而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留下隐患,那就不太划算了。炎热的夏季确实给人带来挑战。为了预防中暑降温,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舒适而让自己招致健康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夏季养生防暑降温的八个不宜事项。
夏季养生防暑降温的八个注意事项:
1、空调开启,冷风吹拂
空调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但这并不是自然状态。空调会导致空气频繁流动和振动,类似噪音,可能会损害人的神经功能。此外,室内空气经过循环和反复过滤后,负离子显著减少,而阳离子增多,这不仅影响空气的清新度,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人们可能会感到头痛、头晕、失眠、胃肠不适、疲乏无力,甚至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进一步降低身体抵抗感染的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空调病”。
2、电风扇直接对着人体吹风
电风扇能带来凉爽,但如果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打喷嚏、流鼻涕、乏力、头痛、头晕、失眠、肩膀疼痛和食欲减退等一系列症状,这被称为“风扇病”。为了预防风扇病,正确使用电风扇非常重要。首先,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并且风扇的转速不要调得太快;其次,避免直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可以调整风扇位置或改变自己所处的方位,以减少局部受凉的时间;另外,睡觉时最好不要开着电风扇,气温高时也应设置为摇头风,并使用定时功能;如果大量出汗,则不应静坐在风扇前。最后,对于年纪大、体弱、多病未愈、患有感冒或关节炎的人,应尽量避免使用电风扇。
3、用凉水洗脚会让人感到很清爽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脚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脚部的脂肪层相对较薄,保温效果差。脚底的皮肤温度通常是全身最低的地方,容易受到寒冷的影响。如果在夏天频繁用凉水冲洗脚,会导致脚部进一步受寒,通过血管传导可能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反应,最终诱发多种疾病。此外,脚底的汗腺较为丰富,突然用凉水冲脚会导致毛孔迅速关闭,从而妨碍排汗,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出汗功能障碍。尤其是脚部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冷水刺激后,正常血管会剧烈收缩,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进而引发小动脉痉挛、红斑性肢痛、关节炎和风湿等疾病。
4、贪吃冰镇西瓜
夏天炎热,许多人喜欢将切开的西瓜放入冰箱冷冻后再食用。然而,长时间冷冻的西瓜对健康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切开的西瓜在冷藏后,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冷气被瓜肉吸收。进食时,口腔内的唾液腺、舌头的味觉神经和牙齿周围的神经会因为寒冷而受到刺激,导致麻痹,不仅难以体会到西瓜的甜味,还可能伤害脾胃,引发咽喉炎。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消化能力较弱,食用冰冻的西瓜可能导致厌食、呕吐和腹泻等情况。
5、大汗淋漓后冲冷水澡
夏天锻炼后出汗,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为在夏季,气温较高,锻炼会导致身体产生更多热量,主要通过汗水蒸发和皮肤血管扩张来散热。锻炼结束时,身体仍处于高代谢状态,产热较多,皮肤血管依然扩张。如果此时立刻洗冷水澡,冷水会刺激皮肤,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影响出汗和散热,反而会造成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的减少会导致回流心脏的血量骤然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如果人体从热环境转入冷环境,往往难以迅速适应,容易导致感冒或胃肠痉挛等问题。
6、用果汁饮料服用药物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常常出汗淋漓,需要喝一些果汁饮料来消暑解渴、防止中暑。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果汁饮料可能会对某些药物的效果产生微妙的影响,甚至导致不良反应,影响健康。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含有丰富的果酸,而果酸的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和柠檬酸等,这可能导致多种药物的提前分解和溶解,从而影响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降低药效。例如,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抗菌药物,在接触酸性液体时容易迅速分解,不仅会降低其疗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的中间体,进而增加毒性。
7、女性在经期时过于追求凉爽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常寻找各种方式来降温。然而,对于女性而言,假如在经期过于追求凉爽,可能会导致受寒,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痛经、经期延长和月经不调等。因此,专家特别提醒女性在夏季要注意经期的保健。应避免过量食用冷饮,因为这不仅可能引起胃肠道 spasms,还可能加剧痛经。此外,不要选择冷水澡,因为经期时身体的抵抗力较弱,冷刺激容易导致感冒、腰背疼痛、月经不规律及阴道炎等症状。
8、带病游泳
游泳是很多人夏季消暑的热门选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游泳。对于一些人来说,如严重高血压患者,即便在用药后血压依然高于23.4/14.3千帕,且有明显的不适感,他们有可能发生脑血管意外;近期经历过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稍微运动就感到胸部不适;心瓣膜病患者以及可能有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和癫痫患者等。以上这些人群绝对不应下水游泳,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