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是中医药的一种传统剂型,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如果煎药的方法不当,中药的药效可能会打折。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煎制中药呢?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药怎么熬?
1、容器的选择
熬制中药时,容器的选择非常关键。如果选择不当,药效会受到影响。最佳的煎药容器是砂锅和搪瓷器皿,绝对不可以使用铁器。砂锅能够有效保存药材的药力,确保药品的实际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2、预处理
检查药物:
在煎制中药之前,一定要检查药材的质量,注意是否有发霉或虫蛀的现象。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否则与其他药材混合可能加重病情。
浸泡:
在检查完药物后,应首先用水浸泡超过30分钟,或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浸泡。一般来说,水量应以浸过药材表面2至5厘米为宜。浸泡药材后,在熬制过程中能更好地释放药效。如果省略这个步骤,熬制出来的中药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3、煎煮
煎煮用水:
可以使用没有严重污染的自来水。但要注意,不能使用重复煮沸过的水或隔夜水来煮中药。
煎煮用火:
熬制中药通常遵循“先用大火后用小火”的原则。在水未开始沸腾时,先用大火加热,这样可以加快水的沸腾速度;待水煮沸后,再转为小火,保持微微沸腾,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的时间应从水沸腾后开始计算。解表药第一次煎煮10到15分钟,第二次煎10分钟左右;滋补药则需先用大火煮沸,再改为小火慢慢煎煮40到60分钟。务必注意中药的煎煮时长,因为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能会破坏植物细胞,导致药液中无效成分的增加。
煎煮次数:
每剂中药通常只需煎煮两次即可,第二次的煎煮时间可以稍微缩短。
以上是关于中药熬制的方法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尚未掌握的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