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生病时常常需要及时用药,而许多人选择使用中药。中药对身体影响较小,且调理效果显著,但服用起来确实较为麻烦,通常需要自己熬制。为了充分发挥中药的效果,掌握一些关键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家里该如何熬制中药呢?
1、选择合适的药材熬制容器
熬制中药与做菜不同,对于器皿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砂锅和砂罐是最理想的选择,因为它们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会与药材成分发生反应,且导热均匀、保温效果好。如果找不到砂锅,可以使用白色的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但切忌使用铁、铜、铝等金属材料的器皿,以免影响药液的成分,降低疗效或产生副作用。
2、浸泡中药
中药材在煎煮前需先进行浸泡,以便有效成分更易溶出。不同类型的中药材浸泡时间也有所不同。对于以花、叶、茎为主的药材,通常浸泡时间为15分钟;而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中药材,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3、加水煎煮
中药泡好后应放入砂锅中,加入无污染的自来水,水位一般要超过药材表面3到5厘米。煎煮时要遵循先大火后小火的原则,即先用大火加热至水沸腾,然后转为小火,让其保持微沸状态,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4、掌握烹饪的时间
在煎煮中药时,掌握时间非常重要。通常,从药材开始沸腾时计算时间。对于解表类药物,首次煎煮的时间为10到15分钟,第二次煎煮的时间为10分钟。如果是滋补类中药,首次煎煮需时30到40分钟,第二次煎煮则为25到30分钟。一般情况下,中药的煎煮次数为2到3次。煎煮完成后,应及时滤出药液,并将每次的药液混合后分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