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99健康网
夏季三伏养生面面观要点
更新时间:2025-07-27 08:53:37  浏览:

每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称为中伏,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则是末伏,这三者合称为三伏。三伏天的养生非常重要,及时补充水分以清热降火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应该如何补水和去火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夏季三伏期间的养生指导:补水降火要抓紧

1、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潮湿,适合清补”。夏天炎热,人们喜欢喝冷饮和大量饮水,这会导致湿气侵入体内。外界的湿气进入身体后,会使水分滞留在脾胃,引发脾胃的功能失常,从而影响消化,导致水分滞留和食欲不振等问题。根据中医养生的观点,暑湿对脾脏非常不利,而苦味食物有泻燥的作用,因此不宜多吃。在日常饮食中,应适量增加一些甘凉或甘寒性质的食物。此外,夏季与心脏相关,而心脏喜欢凉爽,适合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如菠萝和西瓜等。

2、补气去火

炎热的夏天不仅让我们感到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使越来越多的人情绪变得烦躁、焦虑、激动和失眠,这些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夏季饮食调理时,“去火”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夏季消暑解火的食物推荐: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热降温的蔬菜水果。此外,牛奶性微寒,能够补充水分、滋养阴液并解热毒,也是极好的“去火”食材。

3、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是后天的根本。夏季时,人们常常会感到食欲下降,脾胃功能也较为 sluggish。这时候,可以考虑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些新鲜蔬果中,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大致相等,不仅能够有效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口感还让人吃得津津有味,长久不厌。

胡萝卜、柠檬和苋菜是优先选择的食物;时令的野菜和水果多吃对身体有很大好处。不过,要注意不要过量食用生冷或不干净的食物,以免引发痢疾和腹泻等问题。

4、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强调“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冬季属于阴,而夏季则代表阳。夏季是阳气最旺盛、阴气减弱的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也在不断增强,容易向上升发,体内的寒气也比较容易被排出。在三伏天,稍微活动或锻炼就会大量出汗,紧接着会感到口渴。因此,在三伏天补充水分变得尤为重要。

中医强调“以通为用,以通为补”,主张疏通六腑,畅通气机,升清降浊。因此,在一年中,尤其是在夏至到入秋之前,不宜过度补充营养。在三伏天,饮食调养应为主要关注点。夏季的饮食应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为主。此外,夏季食欲普遍降低,脾胃功能也相对较弱,若过多食用肥腻的食物,可能会损伤胃肠,影响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对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夏季理想的食品包括绿豆、薏苡仁、各种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瘦肉、鳝鱼和鸭肉等。

希望上述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