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最希望的就是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而在怀孕期间合理调整饮食可以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胎儿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各有侧重,因此准妈妈们应根据孩子的成长周期来调整饮食。孕妈妈,合理饮食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孕期饮食每周都有重点:
1~4周,受精卵开始植入并形成胚胎时,B族维生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周需要为胎儿的大脑发育提供营养,建议以米饭为主,搭配蔬菜和海鲜。第二周的饮食应有助于胎儿脊髓的发育,继续以米饭为主,同时适量增加猪肉和鸡蛋的摄入。到了第三周,可以转为以面食为主,特别是玉米面、红薯面等淀粉类食物,以支持胎儿皮肤的发育。
5~6周,胚胎已经开始逐步形成简单的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等系统,这个过程中需要矿物质和锌等营养素。孕妇可以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以促进胎儿的大脑发育。
7周,心脏开始在胚胎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神经系统的轮廓接近形成,骨细胞也开始发育,此时需要摄入B族维生素、锌、蛋白质和碘等营养素。在第7周,孕妇应增加米饭和豆制品的摄入,为胎儿的肌肉发育做好准备。建议多吃肉类、鱼类、奶酪、鸡蛋、豆类、米类、海带和碘盐。

8周,主要的内脏器官、骨骼和牙齿开始发育,同时负责平衡和听力的内耳也在逐渐形成,这个阶段需要摄入钙、碘、维生素B1和蛋白质。到第9周,建议多吃鱼,有助于胎儿乳腺和眼球的发育;而在第10周,则可以减少鱼肉摄入,增加蔬菜的摄入,促进胎儿皮肤膜的发育。
12周,四肢、手指和脚趾的形成需要碘、钙、蛋白质以及维生素C和D。在第11周,胎儿进入快速发育期,孕妇应增加牛肉、羊肉和鸡肉的摄入;第12周要多喝白开水。到了第13周,依然要为胎儿的毛发生长提供营养,建议多吃黄豆、青豆和角豆;第14周则是胎儿内分泌系统初期发展的阶段,建议多摄入土豆、藕等淀粉类食物。
15周,多吃鱼、虾等海产品,有助于胎儿生殖器官的发育。在第16周,胎儿开始通过胎盘摄取营养,这时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到了第18周,多摄入肉类、鱼类、虾、海参和贝类等海产品,有利于胎儿心脏的发育。
20周,在妊娠期间,胎儿的牙齿开始发育,胎脂逐渐形成,并且胎动变得活跃。此外,胎儿具备了吞咽功能,并且需要摄取钙、铁、磷、钾、镁、锌以及维生素A、B、C等营养素。在第19周和20周,胎儿的营养需求显著增加,孕妇应以面食为主,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这对胎儿皮肤的生长有益。在第21周,建议少吃肉,以助于胎儿神经的初步发育。到了第22周,羊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多,孕妇可以多消费鱼、肉和鸡蛋。第23周时,应多食用豆类、花生、核桃和松子,以支持大脑的全面发育。

24到25周,这是胎儿发育的重要阶段。孕妇的饮食应尽量丰富;到第26周,胎儿的心脏迅速发育,建议孕妇多吃猪肝;在第28和第29周,胎儿的手脚发展明显,建议摄入更多鱼类。到了第30周,孕妇需要增加牛奶的摄入量。
32周,这是胎儿脑神经发育的重要时期,建议孕妇减少鱼腥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母体转化后,可能会产生微量的酸性毒素,对胎儿的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孕妇可以增加菌类、豆腐、粉丝以及少量牛肉的摄入。在怀孕第33周,胎儿的肾脏、肝脏和胃的功能明显发展,如果条件允许,孕妇可以适量补充营养。
34周,胎儿在手脚、神经和五官的发育上越来越明显,因此孕妇应多摄入鸡肉、鸭肉、鱼和鸡蛋。到了第36周,胎儿开始长出指甲,吸吮能力也较强,此时需要补充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到了第38周,胎儿的泌尿系统发育显著,孕妇可以适量食用酸味水果。
40周左右,胎儿的头部大部分已经长出胎毛,同时各个器官也已发育完善,此时需要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K。孕妇应多吃水果,以米饭为主食,同时增加肉类和蛋类的摄入,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准备。在第40周,也就是怀孕的最后一周,孕妇应减少鱼腥味和肉类的食物摄入,多吃青菜,以协助顺利分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