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进入“三九天”,天气非常寒冷,此时体内的阳气刚开始生发,比较弱。为了养生,需要调整体内的平衡,顺应自然规律。此外,冬季容易导致抑郁情绪,建议多晒太阳,保持愉快的心情。
冬至是我国24个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标志着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在北半球,这一天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最小,地面吸收的阳光热量最少,因此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阴气达到顶峰。然而,自然周期使然,从这一天开始,太阳逐渐回归北半球,照射地面的角度每天增加,地面得到的热量也随之增多,阳气开始增强。因此,冬至是阴气最盛、阳气开始回升的时刻,从此之后,阳气逐渐增强,阴气逐渐减弱,我们还会经历冬季最寒冷的数九寒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九天”。
冬至之后的“三九天”,气温寒冷,此时体内的阳气刚刚开始生成,比较脆弱。在这个阶段,养生应当调整体内的平衡,顺应自然规律。因此,总体来说,应该注意避寒、适度运动、充分休息,并保持心情愉快,以养护体内新生的阳气,促进其以后更好地生长和发展。
首先,在锻炼方面,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比如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毛孔开放,容易导致阳气从皮肤流失。人体的皮肤就像树叶一样,夏天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和排毒;而在冬天,皮肤则应该像松针那样收缩,以便保持体内的温暖。《内经》中提到冬季养生时说:“冬季的三个月,是闭藏的时期。”水冰开始裂开,阳光没有受到干扰,……寒冷逐渐变温,不会让皮肤受到损伤,……这正是冬季气候的变化,也是养生藏养的方式。并不是完全不运动,在活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以适中的强度进行锻炼,让身体感到温暖或轻微出汗即可,比如瑜伽和慢走都是不错的选择。还需注意空调的使用,千万不要因为天气寒冷而过度使用室内空调。很多在写字楼工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冬天的写字楼跟夏天一样炎热,大家都穿着半袖、衬衫和裙子,热得满头大汗,毛孔张开,一出门就碰上零下的温度,寒气立刻侵入身体。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在使用时必须适度,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否则,人类往往显得过于聪明、过于贪婪,最终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健康问题。
其次,冬季人们活动较少,顺应自然的方式可能会受到影响。此外,城市生活繁忙,年底临近,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加上寒冷的气候,容易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交替出现。因此,我们要顺应自然,多晒太阳,尤其是要多暴露背部,因为背部是身体七条重要经脉的汇聚之处,负责运输和调节阳气。经常让阳光照射脊背,可以让其温暖,增加体内阳气,保持经脉通畅,从而使我们精神焕发地享受生活。女性可以通过饮用玫瑰花、厚朴花和枸杞子泡制的茶来调整气机。
饮食调理再次被提到。在冬至这一天,我国一直有吃饺子的传统。记得小时候,长辈常说:“冬至不吃饺子,耳朵可能会被冻掉。”可见饺子在这个节气中的重要性。由于此时阴气较重,阳气开始回升,建议大家选择羊肉大葱馅的饺子,这样既能补益阳气,又能温暖身体。羊肉可以同时补充阴阳,但更偏重于补阳;葱白则能开窍通阳,提神醒脑。吃过这种饺子后,不仅能温暖胃部,增强心脏功能,对冠心病或心动过缓也有良好的帮助。
中风后的老人在“三九天”时可以食用地龙桃花饼,主要材料包括生黄芪100克、地龙30克、红花、赤芍各20克、当归50克、川芎10克、桃仁15克、玉米面400克、小麦面100克,以及适量的白糖。首先将红花、黄芪、赤芍、当归、桃仁和川芎浓煎取汁,然后将地龙研成粉,混合糖、玉米面和小麦面,最后用药汁调成面团,分成约20个小饼。在每个饼上放上桃仁,放入蒸锅中蒸熟或烤熟。每次食用1至2个,每日2次。这个饼味道稍甜,颜色诱人,容易被老人接受,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此配方源于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以增强气力,并促进药效,其他材料则主要用于活血化瘀。可以坚持服用,但如果血压偏高则应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