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患者被诊断为胃溃疡,并且还检测出了“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病情又复发了。医生发现,该患者口腔卫生不佳,可能是导致复发的原因。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导致消化不良、莫名胃痛等胃部疾病的主要因素。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约80%的胃溃疡、慢性胃炎以及消化不良都与其有关。由于相关病症主要出现在胃部,检测通常集中在胃内的幽门螺杆菌,然而,这却忽视了幽门螺杆菌另一个重要的“栖息地”——口腔。
细菌潜藏在牙菌斑和唾液中,同样可能引发胃病。即使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被清除,口腔内残留的细菌仍会不断进入胃部,造成胃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因此,要想治好胃病,保持口腔卫生至关重要。
首先,每天早晚一定要刷牙,饭后也要漱口。刷牙时应掌握正确的方法,确保牙齿各个部位都被清洁到。每次刷牙的时间至少要达到3分钟,以确保口腔的洁净,并增强牙齿表面对脱钙和龋齿的抵抗力。要认真刷牙齿的外侧、内侧和咀嚼面。其次,可以学习使用牙线和牙缝刷,帮助清理牙齿之间的缝隙,因为这些“死角”最容易积聚细菌,而刷牙时刷毛无法彻底清洁到。最后,可以使用漱口水来辅助控制牙菌斑,但它并不能替代刷牙。
需要注意的是,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因此家人之间不要共享牙刷、漱口杯等物品。如果牙刷弯曲或刷头出现污垢,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