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将所有细菌和病毒的特性归为五行属性——风、寒、湿、燥、火后,使用以五行属性为基础的系统进行治疗,会比使用以具体细菌和病毒为基础的系统更加简便。
中医治疗外感邪毒的方法十分简洁明确,主要是根据五行属性进行分类。
对于风邪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疏通风气。有人可能会问,如何疏通风气呢?从现代西医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因为风在哪里?有什么形状?如何疏通?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风邪的机理是体内气流受阻,局限于某一部位活动,这种异常运动对人体造成伤害就是风邪。疏通风气即打通人体肌肤内的通道,使空气能够正常流动。
治疗寒邪的法则是散寒。寒邪的特点是以寒冷为主要表现,感到寒冷意味着身体内部的热量供应不足。散寒的最佳方法是增加体内热量的产生。中医根据这一原理,通过提高体内燃烧的强度,增加热量的产生来驱散寒邪。
对于湿邪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燥湿和利湿。燥湿的目标是降低体内水分含量,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具有燥湿作用的药物。燥湿的药物可以是干燥水气的药物,也可以是能够加强脾胃运化功能的药物。利湿的目标是通畅水道,加速水分流向肾脏,然后再分离到膀胱。
对于燥邪的治疗法则主要是以润燥为主。润燥是指通过增加体内水分含量来治疗的方法。润燥可分为滋肺阴和滋肾阴两种方法。滋肺阴是通过减少干燥器的蒸发量来实现的;滋肾阴是通过调节肾脏对水分的吸收来实现的。
对于火邪而言,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清热。‘火’指的是人体内产生过多的热量,因此最好的清热方法是降低热量的产生水平。实际操作中,有两种主要的清热手段。一种是泻火,一种是凉血。泻火是常用的清热方法,通过增加身体内部的热量排泄来实现清热效果。凉血则是一种快速清热方法,适用于重症热病的治疗。它通过干扰血液流通来阻止体内物质的燃烧,从而防止热量的产生,达到清热的效果。
从现代西医的角度来看,中医并不强调消灭病菌,中药中也很少含有直接杀菌的成分。如果中医了解细菌和病毒是造成疾病的源头,为什么不有针对性地消除这些致病因素呢?对于这些传染性病菌,西医有一套非常明确的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病菌,使用相应的药物来消灭它们,这种针对性药物消灭病菌的治疗方法非常明确。道理很简单,大家都能理解。如果不了解病菌的结构和毒性,就无法确定有效的打击目标。没有针对性的抗菌素,就无法杀死敌人。现代医学尽量使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尽一切努力来查找病原体,目的是找出造成疾病的敌人是谁。现代医学的先进之处在于可以清楚地告知患者,该疾病是由哪种病菌引起的,并且需要采用什么样的药物来清除病菌。只要进行严格的化验,并确认是相同的病菌,不同的医生都会得出相同的诊断结论,遵循相同的治疗原则,使用相同的药物治疗。简而言之,这种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严格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得西医的诊断治疗具有可比性。
中医了解在治疗过程中消灭病菌的重要性吗?确切地说,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人们或许会感到奇怪,中医怎么会明白在治疗中消灭病菌的重要性呢?中药中有多少能够消灭病菌的药物呢?如果将中药进行化验,在实验室中,会发现绝大部分中药并不能直接消灭病菌。如果按照以消灭病菌为疗效标准,中药则完全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基本条件。
需要承认的是,西医合成药物采用直接杀死病菌的治疗方法,非常准确有效,具有针对性,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直接杀死病菌的治疗选择观念不断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使用特效药物也成为迅速治疗疾病的首选方法,开发新型特效药物已经成为时下流行的趋势。
是否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杀死病菌?实际上,消灭敌人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并不只有一种选择。中医也通过杀死病菌来治疗疾病,如果不消灭病菌,疾病能够好转吗?显然是不可能的。然而,中医并非使用直接药物来杀死病菌的方法,而是选择了其他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让其自然死亡;另一种是利用人体的自然免疫力来消灭病菌。
中医是如何使病菌死亡的呢?难道世界上只要希望病菌死亡,它就会乖乖地自己灭亡吗?这是不可能的。中医能够消灭病菌的原因是中医了解所有病菌的优势和劣势,利用它们的弱点,击中它们的要害,这是中医杀死病菌的最大秘诀。中医早已发现,虽然病菌看起来很强大,能在短时间内使人生病,但实际上,它们有一个无法改变的最大弱点,那就是它们需要一个适合它们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才能大量繁衍,才能造成破坏和危害。
中医深知,当大自然的气候发生变化时,一旦出现了病菌最适宜的环境,它们就会猖狂地入侵人体并制造疾病。即使没有合适的外部环境,病菌入侵人体后也必然会创造出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否则它们根本无法大量繁殖。因此,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中,属于寒邪的病菌会特别猖獗,病菌入侵人体后会产生一系列寒性症状;在炎热的气候环境中,属于热邪的病菌会特别猖獗,病菌入侵人体后会产生一系列热性症状;在潮湿的气候环境中,属于湿邪的病菌会特别猖獗,病菌入侵人体后会产生一系列湿性症状;在干燥的环境中,属于燥邪的病菌会特别猖獗,这种疾病会产生一系列的干燥症状;属于风邪的病原体,在气候急剧变化的环境下尤为流行,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会引发一系列风寒症状。
中医治疗的方式是通过彻底清除病因,使病菌自然消亡。
寒邪是指在人体内引起寒冷症状的因素。当人体感到寒冷时,实际上是说明体内产热功能下降了。中医利用热性药物来治疗,通过调节人体产热的能力,恢复正常的热量供应。
热邪是指在人体内引发热症状的因素。当人体发热时,意味着人体内部产生的热量超过了正常的水平。中医采用寒性药物来治疗,以降低人体内部热量的产生,使热量恢复到正常的供应水平。
湿邪是在人体内产生湿症状的来源。当人体内湿气过多时,表明体内的水分已经超过实际需要的量。中医采用燥湿或利湿的药物来进行治疗,以迅速排除多余的水分,使体内水分恢复到正常水平。
燥邪是在人体内引发燥症状的原因,这意味着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已经减少,无法满足正常运作的要求。中医采用滋阴生水的药物来治疗,以增加人体吸收水分的能力,使体内水分恢复到正常水平。
风邪是在人体内产生风症状的原因,指的是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受到阻碍,导致风症状的表现。中医采用发散性药物来治疗,通过疏通皮肤和肌肉中的通道,使体内的气血流动畅通,以便使空气在体内自由流动。
请不要低估这种对人体恢复的作用。这种恢复不仅仅是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实际上还是一种调动人体免疫抗体来抵抗病菌的方法。而且,这种调动是有针对性的。对付热病时,调动的是能消灭热邪的人体免疫力量;对付寒邪时,调动的是能消灭寒邪的人体免疫力量;对付湿邪时,调动的是能消灭湿邪的人体免疫力量;对付燥邪时,调动的是能消灭燥邪的人体免疫力量;对付风邪时,调动的是能消灭风邪的人体免疫力量。
中医能够调动人体免疫力,以消灭疾病。 中医知道人体内含有免疫抗体吗?虽然现代医学很发达,但并没有这个能力,而古老的中医却确实拥有这项技能。这是不是神奇或夸张呢?但这都是事实。中医将人体的免疫力称之为“正气”。人们是否还记得中医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实际上并不含药物成分,却能治疗疾病,这难道不神奇吗?人们通过最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先进的研究方法,至今仍未完全揭示针灸治疗的原理,总觉得这难以置信。其实,针灸治疗的原理非常简单,它通过针刺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调动人体内的免疫抗体,使人体免疫力消灭病菌。
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病菌引发的疾病时,不主张直接使用药物来杀死病菌,而是努力消除病菌造成的损害,积极修复被破坏的人体生理功能,使其恢复平衡。但恰恰是这种有意的修复,在不经意间直接破坏了病菌最适宜的生存和繁殖环境,激活了人体的免疫抗体。病菌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基本条件变了,病菌无法适应新环境,在免疫抗体的大量作用下,病菌只能彻底消失。中医通过修复人体被破坏的生理功能来消灭病菌,称之为“扶正驱邪”。
增强人体免疫力被称为“扶正”,破坏病菌生存环境被称为“驱邪”,“扶正驱邪”并不是仅仅消灭敌人的最佳策略,它并不是直接杀死病菌,而是在恢复人体健康的过程中让病菌失去生存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中药在实验室中无法杀死病菌,但在人体中却显示出强大的抗菌疗效的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西医采用药物直接杀菌的方法治疗疾病并不是完美的。尽管直接杀菌可以迅速显现疗效,但它只是一种"驱邪"而不是"扶正"的单面治疗方法。在病菌被消灭后,人体只能慢慢自行恢复由病菌造成的破坏,因此容易留下后遗症。事实证明,直接杀菌的治疗方法常常会带来隐患,虽然大部分病菌会被消灭,但那些幸免于药物追杀的幸存者会获得对药物的抵抗能力,这就是人们常担忧的病菌"耐药性"。
人们已经意识到当前病原体的耐药能力越来越强,这与人们滥用抗生素有直接关系。为了应对病原体的耐药性,人们被迫不断更新合成药物。人们也发现,现如今研发新药的成本日益增高,所需的时间也明显延长。面对这一现实,有人对此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如果不制止滥用抗生素的行为,病原体对现有药物产生耐药性后,在没有研制出新的特效药之前,一旦染病将无法治愈。事实证明,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个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发生的悲剧。
抗药性病菌已成为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令人头疼的情况实际上是由人工合成药物所导致的后果,也可以说是西医治疗思想的必然遗留问题。当我们通过药物直接毒死病菌时,病菌必然会产生反抗反应,因为即便是病菌也会有一定的耐药能力。过去的杀老鼠药曾非常有效,但因为老鼠产生了耐药性,现在的杀老鼠药效果不如以前。
中草药的最大优势是无法比拟的,病菌对其绝对不会产生任何耐药性。中草药作为中华民族使用了几千年,有没有听说过哪些病菌对中草药产生了耐药性呢?绝对没有。几千年前的药方至今仍然有效,发挥出了应有的治疗效果。相比之下,抗生素的出现只有不足一百年的时间,就已经产生了耐药性。
中药对于病菌并没有直接的毒杀能力,这是病菌无法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或者说,病菌也在与时俱进,不断进化,产生变异。如果有一天,病菌能够全面适应环境变化,中医这种以改变生存基础来消灭病菌的方法难道就失效了吗?不会的。根据五行生克的定律,每种事物都会存在其"不胜"的弱点。宇宙中存在一套维护平衡与和谐的制约机制,正面变化必然伴随着反面变化,制约永远存在。所以,在以五行性质为基础的中医治疗中,病菌永远不会产生抗药性。
当面对新出现的病菌或病菌的新变种时,西医希望能够开发出能够针对特定病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然而,这样的情况也带来了一种非常被动和无奈的境地。如果没有相应的药物,患者只能期待着并渴望着有针对性的药物能够制造出来。然而,针对特定病菌的药物并不是可以立即制造出来的,这就导致了治疗的滞后。
中医并不需要知道是哪种病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为中医没有采用直接杀死病菌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只要通过病菌引起的病症诊断出性质状态即可。中医治疗以五行性质为基础,这种做法有明显的优点,即在治疗上占据了主动权,使中医的治疗永远领先于其他方法。只要病菌的特性存在,无论是哪种病菌,只要出现疾病,就会有相应的症状,用相应的药物,按照辩证论治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非典”期间,中医的介入证明了这一点。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内容。西医注重以具体的病菌为治疗对象,并以杀死病菌为治疗原则。而中医则以具体的病人为治疗对象,并以恢复人体生理平衡为治疗原则。由于西医以病菌为目标,而不重视人体的差异,当出现同一种病菌引起的病症时,不同的医生往往会使用相同的药物来治疗,这并不奇怪。与此不同的是,中医将病人的平衡恢复作为目标。虽然同样是感染同一种外邪,但由于人的体质存在差异,疾病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中医医生在确立了病因的性质和治疗原则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药方,因此出现了同病不同药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