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99健康网
小儿疳积怎么办?中医治疗小儿疳积方法介绍!
更新时间:2023-12-28 22:01:18  浏览:

小儿疳积是一种营养不良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它是由于长期摄入不足的营养物质导致体内营养不平衡所引起的。症状包括体重不增长、身高停滞、乏力、食欲不振和免疫力下降等。小儿疳积需要及时治疗,包括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并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与此同时,提高社会对营养教育的重视,增加公众对小儿疳积的认识和宣传也十分重要。

疳积是一种主要表现为神萎、面黄肌瘦、毛发枯干、腹部膨胀肌肉显露、纳呆大便稀溏的儿科疾病。通常在1至5岁的儿童中较为常见。

营养不当、喂养不当以及消化问题等原因导致的疳积症状,可能来自饮食不节、乳食喂养不当等问题,这样会损害脾胃的功能,造成消化功能失调,营养不足,无法滋养脏腑。另外,慢性腹泻、长期不愈的慢性痢疾、肠道寄生虫等疾病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引发疳积症状。

以下是关于中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方法介绍:

按摩疗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手法刺激特定穴位或经络,调理身体健康。推拿治疗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按摩疗法,经过专业训练的推拿师通过施加适当的力度和技巧,在患者身体上进行按摩,帮助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身体内部能量平衡和自愈能力。推拿治疗法适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包括颈椎病、腰痛、关节炎等。在使用推拿治疗法时,需要寻求经验丰富且合格的推拿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对于乳食积滞的患者,治疗的原则是要消散积滞,促进消化并增强脾胃功能;而对于气血两亏的患者,治疗的原则是要温中健脾,补充养分,增强气血。

2、常常使用的穴位包括脾经、板门、四缝(指肚脐上方四条横纹)、内八卦、腹部、脐部、足三里、脊柱等穴位。

3、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是常见的手法。

操作方法:

1、基本治疗方法:患儿应取卧姿,先对上肢手部进行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在以上体位的基础上,进行腹部按摩和脐部揉搓的结合,大约持续5分钟,让腹部产生一种温热感,然后按摩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被要求采取俯卧位,食指和中指分别用双手揉搓脾俞、胃俞、三焦俞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分钟;然后在患儿的脊柱上施以捏拿手法,从龟尾穴开始向上按摩至大椎穴,大约重复3到5次;为了增加刺激效果,可以多次按摩脾、胃、三焦等穴位。

2、加减论证:对于乳食积滞的人,先加清脾土500次,清除积滞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摩中脘区域5分钟。对于气血两亏的人,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区域5分钟,揉摩丹田2分钟,揉摩血海30次,指压肾俞穴和命门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每日进行一次推拿治疗,连续进行7天,即为一个疗程,可有效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的问题。

2、疳积病症需要尽早防治,如果拖延时间久了,就会波及到其他器官,导致病情持续,很难愈合。

3、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肠胃功能,需要合理喂养,并且在固定的时间和量上进食;同时要防止偏食和挑食,并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量给予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以确保孩子的营养均衡。

4、对于缺乏锌、铁、钙等微量元素的人,应该进行适当的补充。

5、请保持饮食卫生,以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6、为了增加小孩的食欲和提高消化能力,我们应该适当地安排他们参与户外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

7、确保孩子充分的睡眠。

针灸疗法:

主要以调理脾胃健运为治疗疳症的重点。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使用方式:

1、四缝穴,可以使用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
2、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方0.5寸处,可以选择挂线的方式进行治疗。

操作步骤:先用三棱针在四缝穴点刺,将黄白色黏液挤出。对于疳积穴的挂线操作,需要备一根九号绣花针,将红丝线引入针孔(用于标记)。操作前先用75%酒精将疳积穴和针线进行消毒,然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从横向穿过皮表层,宽度约为1~2厘米,然后将丝线打结扣紧,剪断多余的线。通常情况下,这根线会在3~5天内自行脱落。根据临床实践观察,如果小儿疳积没有其他并发症,只需通过针刺四缝穴和挂线治疗,一般一次治疗就可痊愈,无需使用口服药物。

请注意:刺激四缝和疳积穴可以帮助婴幼儿消除乳食停积,这是治疗疳病的有效穴位。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疳积穴挂线处,日常可以使用水进行清洗,但清洗后要用干布擦干,切勿用手指触摸,以防止局部皮肤感染。

2、治疗后禁止食用味道香气浓郁的食物,以及经过炒、油炸、干燥处理的零食。如果患有肠炎,则应忌食含有过多油脂的肉类。

3、对于由肠道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疾病,应该先治疗原发病。 对于病情已经进展到晚期,导致极度消瘦的患者,则应该结合药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4、预防本病比治疗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母乳喂养,并在断奶时给予宝宝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坚持定时定量,并避免偏食。

小儿患有疳积食的治疗方法:

1、胡萝卜粳米粥

所需食材:约250克的胡萝卜和50克的粳米。

做法:把胡萝卜清洗干净后切片,与大米一起煮成粥。

使用方法:饭前空腹食用,每天服用两次。

作用:可以舒缓小儿消化不良和积滞的症状,帮助顺畅肠胃功能。 适用于:小儿积食和消化不良的情况。

2、茯苓煮鸡肝

食材:鸡肝30克,茯苓10克。

做法:将鸡肝和茯苓一起煮熟。

使用方法:每天连续服用10天,食用肝脏并饮汤汁。

作用:具有健脾生血和补益肝肾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小儿疳积和身体虚弱的情况。

3、麦芽煎

成分:20克的麦芽。

使用方法:将药物放入水中煎煮30分钟,每天服用2次。

功能:抑制乳腺分泌。

应用范围:用于治疗婴儿的食管和胃部受伤引起的疼痛。

4、大麦粥

成份:50至100克的大麦米。

使用方法:将大麦磨碎,经常煮成粥来食用。

作用:有益于补充脾脏能量,改善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功能。

适应症:适用于因食用乳制品导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的病症。

5、芭蕉糊

配料:100-200克的芭蕉。

使用方法:将芭蕉加入开水中磨成糊状,每天服用2次,每次2小勺。

作用:能够解决便秘问题,使肠道保持润滑通畅。

适用于治疗食物积聚引起的便秘、食欲不佳和腹胀的症状。

6、香姜牛奶

配方:2颗丁香、5毫升姜汁、250毫升牛奶。

使用方法:将丁香放入铝锅中煮沸,然后将其去除,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每天分两次温热服用。

作用:增强脾力,减轻胃部不适,止止呕吐感。

适用于治疗疳积症引起的体弱、消化不良、进食后即吐的病情。

7、消食粥

成分:相等比例的莲藕肉、山药、麦芽、扁豆和山楂。

使用方法:将适量的粳米煮成粥后食用。

作用:促进脾脏功能,帮助消化和消除食物积滞。

适用疾病:适用于小儿食物积聚,导致身体消瘦,食欲差,大便稀溏等症状的情况。

8、山楂煎

原料:15克的山楂。

使用方法:将药物放入水中煮沸后服用,每天服用3次。

效果:去除油腻,消除肉类囤积。

适应症: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腹胀,以及小儿伤乳。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