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都会经历痛经,这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噩梦。 全球大约有60%的女性每个月都会不舒服几天,从轻微的不适到强烈的疼痛,无不折磨着她们。最近,澳大利亚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西药、针灸和热疗相比,中药是最有效的治疗痛经的方法。
据西悉尼大学补充药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对接近3500例女性治疗痛经的案例进行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中药具有温热、改善肝肾功能的作用,其治疗痛经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是最常被使用的治疗痛经的药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贺稚平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药治疗痛经最重要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既能治疗症状,又能治本。“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根治病症的根本原因,也就是治本; 第二步是根据患者的个体体质,在经期使用止痛药物以缓解症状,也就是治标。而西药治疗通常仅采用止痛药,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消除痛经的根源。”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痛经可以分为气滞血淤型、寒湿凝滞型和气血亏虚型等不同类型。气滞血淤型的主要表现是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伴有乳房胀痛,经量少而不畅,颜色暗且带有血块。贺稚平介绍说,对于这种类型的女性,治疗以活血化淤、行气止痛为主,可以使用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中药进行治疗,也可以使用益母草冲剂、复方益母口服液等中成药。
寒湿凝滞的女性在经期时会出现小腹冷痛的情况,她们喜欢温暖,经血量比较少且带有血块,同时还伴有四肢发冷、小便清长等症状。贺稚平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身体太冷,血液会凝结成块,无法顺畅地流出。这时应当采用一些温经散寒的药物,例如艾叶、小茴香、肉桂等,同时还需加入一些活血化淤的药物,将血块溶解掉。经血畅通后,疼痛自然就会减轻。对于气滞血淤和寒湿凝滞症状较严重的人来说,还可以加入一些血竭、琥珀粉等药物,对缓解疼痛有一定效果。
气血不足的情况并不常见,会主要表现为月经期间或月经后隐隐作痛。由于疼痛感不是很剧烈,很容易被女性忽视。除此之外,还可能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等症状。治疗时可以选择使用八珍益母丸。
中药治疗痛经并无太多禁忌之处,仅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请就诊医生,明确疾病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其次,请尽可能在月经前进行治疗,中药的重点是调理,不能等到出现疼痛才服药。最后,如果已经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请避免使用活血化淤类药物,以免导致流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