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中药放得越久就越好,效果会更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是有保质期的。在出厂时,这些药品的包装上都会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那么,中药的保质期一般是多长呢?
一、中药的有效期限
一般来说,只要能够妥善保存,大多数中药的疗效就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某些中药如果存放时间过长,就容易出现虫蛀或霉变,结果会导致疗效下降。
一些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比如当归和枸杞等。这些药材中含有一定的粘性糖类成分,若放置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油脂分离的现象。
一些挥发性药物在长期储存后,其香味容易散失,可能导致疗效下降。因此,一般来说,中药的储存时间不应超过两年,而矿物药物的储存时间则不应超过十年。
二、影响中药材品质变坏的主要因素
温度:
药材的温度适应范围有限,若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材的质量。当温度超过35度时,某些含脂肪的药材会因为高温导致油脂分离,进而使其油脂含量减少。
当归等药材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失去自身的疗效。同时,一些具有香气的药物也会因过高的温度而导致香气的挥发。在动植物的物质或胶状物质中,受热后会变软,可能会导致黏连现象的发生。
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当空气湿度上升时,药物自身难以维持其水分,容易导致其湿度增加。这使得药物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此外,一些药物更容易出现潮湿现象,从而引发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