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种有效的疾病治疗方法,中药相对安全且副作用较小。然而,许多人在服用中药时感到麻烦,因为需要先进行煎药。煎药的过程较为复杂,很多患者在操作时如果不当,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对身体造成伤害。那么,中药煎药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呢?
1、煮汤时所用的水
煎药时,最好使用蒸馏水或凉开水。首先将所有药材放入砂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水面应淹没药材约三厘米。这时需注意,部分花草类药材的吸水量较大,所以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会明显降低。此时,可以再适量加入凉开水,以达到标准水位,然后进行煎煮。
2、煎煮时的火力掌控
中药煎煮时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一般来说,煎药时应先使用大火,待药材煮沸后,再将火调至小火进行煎煮。不过,对于一些用于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药材煮沸后,继续使用大火煎煮约15分钟。
3、煮的时间
中药煎煮的时间非常关键。一般来说,第一次煎煮需要20到25分钟,第二次煎煮则需15到20分钟;对于滋补类中药,第一次煎煮约需半小时,第二次则需25到30分钟;而针对解表类中药,第一次煎煮时间在10到15分钟之间,第二次煎煮时间大约为10分钟。
4、复煎
中药可以进行多次煎煮,但通常在煎煮两次后,有效成分会显著减少,因此最佳的煎服次数为两遍。不过,对于滋补类和用药量较大的中药,建议可以煎煮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