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脐疗法
敷脐疗法是一种将加工后的药物贴在肚脐上的治疗方法,旨在缓解或治愈各种疾病。肚脐是胚胎发育时腹壁闭合的最后部位,表皮角质层较薄,屏障功能较弱,并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与筋膜、腹膜直接相连,因此非常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对于治疗痛经的案例中,使用了由熟地黄、益母草(各50克),当归、白芍、香附、丹参(各30克),延胡索、川芎、红花、五灵脂(各20克),木香、青皮、炮姜、肉桂(各15克)等成分的痛经散进行敷脐,共治疗265例患者,整体有效率达到了92.1%。
2、穴位贴敷疗法
痛经贴的成分包括香附、蒲黄、五灵脂、丁香、肉桂、乌药、细辛、延胡索、川芎和红花,主要用于贴敷在关元穴上。经过治疗,共有188例痛经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2.6%。
我们对1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使用了一种痛经膏药,成分包括生川乌头、生草乌头、花椒和马钱子各15克,生大黄、红藤、乌药、小茴香和香附各10克,以及三七、当归、红花和桃仁各6克。施治疗时,我们选择了神阙和三阴交两个穴位,总有效率达到95.6%。
失笑贴(成分包括失笑散、血竭、乳香、乌药、肉桂、干姜、樟脑和冰片)用于贴敷在神阙和关元穴,共治疗了118例痛经患者,总有效率达91.53%。
3、针灸治疗
将关元与一侧的三阴交作为一组电极,中极与另一侧的足三里作为另一组电极,通过治疗仪进行治疗,同时使用艾条对针柄进行灸疗。该方法共治疗了100例痛经患者,结果显示一次性的镇痛效果达到了100%。
4、中药灌肠
采用中药(包括三棱、莪术、当归、延胡索、川芎、赤芍、桃仁各9克,红藤12克,牛膝10克等,根据症状进行加减)慢慢注入直肠,总共治疗了48例痛经患者,有效率达到94%。
5、穴位注射
使用维生素K3注射液对双侧三阴交穴进行注射,并辅以灸疗,同时将药饼(含附子、肉桂和丁香)放置于神阙、关元和双侧外陵穴。此方法共治疗70例痛经患者,治愈率达到100%。
6、纳鼻治疗
使用中药(生川乌10克,细辛5克,川芎15克,冰片1克)进行鼻用治疗痛经的案例共有166例。具体方法为,将药粉1至2克用纱布包裹成圆柱形或球形,放入一侧鼻孔中。通常情况下,药物使用15至30分钟后,疼痛会有所减轻或停止。如果药物在鼻内持续20分钟后疼痛仍未改善,可以取出药团,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个药团放入另一侧鼻孔中,通常在10至20分钟内疼痛能够大部分缓解。整体有效率达到92.76%。
7、塞耳治疗
使用以薄荷和樟脑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药膏,治疗2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每次用五官科专用的小棉签取适量约绿豆大小的药膏,准确涂抹于外耳道外口,逐步向内插入约2厘米,再轻轻地均匀涂抹外耳道内壁,持续约半分钟后取出棉签。用药后30分钟或1小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