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疾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副作用较少,受到许多患者的喜爱。中药的熬制过程非常讲究,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药效。如果药材熬糊了,绝不能简单地加水再煮,而应该重新更换一副药材进行熬制,以免影响治疗效果。熬糊的药物有效成分已经被破坏,重新加水再煮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疗效,还有可能耽误病情,甚至因药性发生变化而导致不适合的治疗,可能加重病情。
煎煮中药的正确方法:
1、浸泡药材
将药材放入砂锅中,无需清洗,加入水使其淹没药材3-5厘米。然后浸泡约40分钟,以确保药材充分吸水,从而提取出有效成分。夏季浸泡时间可以稍短一些,而冬季则可以适当延长。
2、熬煮
在药材浸泡完成后,首先要用大火将药物煮沸,然后转小火煮约20分钟。药物的煮制时间会根据处方的成分而有所不同,医师在开方时会具体指导,遵循医师的建议进行煮制即可。通常,解表药煮制约15分钟,而滋补类的药物需要煮得久一些,通常在20分钟以上。
3、第二次熬煮
一般来说,一副药需要煮两次。第一次煮好后,将药液滤出,再在药材中加入适量的水,不过可以比第一次少加一些,然后再次煮沸。将两次滤出的药液混合后,分2到3次服用。通常滋补类药物应在饭前服用,而健胃类药物适合在饭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