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字典里,涎和唾被解释为近义词,它们都指口腔中的唾液。然而,根据中医理论,尽管涎和唾都是口腔分泌物,但它们在生成、性质、功能以及病理表现上都有显著的差异。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中医理论深奥的一面!
中医如何区分口水和唾液?1、生成与性质
在中医理论中,涎主要是由脾所主,是脾精的化物。它的质地较为清稀,颜色是白的,味道较为淡。而唾液则与肾有关,是由肾精所化,质地较为稠厚,颜色稍微有点黄,味道略带咸味。这种生成和性质的区别,反映了中医对脏腑功能与体液分泌密切关系的理解。
2、功能和作用
中医理论中认为涎液主要具有保持口腔湿润和促进食物消化的功能。只有当脾胃功能正常时,口腔才能分泌适量的涎液,有利于食物的咀嚼和消化。唾液与肾的收藏功能有关,不仅能润泽口腔,还能够有助于肾气的收藏。唾液的适量分泌可以反映肾气的充足和稳定。
3、造成异常表现的原因
如果脾胃功能出现异常,涎液的分泌会产生问题。例如,当脾虚湿盛时,会导致过多涎液分泌,造成口中流涎、食欲不振等症状。唾液分泌异常则通常与肾功能失调相关,比如肾虚时,唾液分泌减少,可能出现口干、咽干等症状。
如果你口水分泌过多,可以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进行调理。比如,可以吃些山药、薏米等健脾的食物。而如果唾液分泌减少,就需要补益肾气,可以食用一些枸杞、核桃等补肾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