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至今科技尚无法完全根治该病。然而,中西医学均有办法可以控制病情。以下是几个中医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小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在中医药治疗中,可以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不同类型:
1、阴虚热盛
症状表现为经常感到口渴、喝水多,喉咙干燥,食欲增加,尿液颜色较深,大便不畅,舌头比较红,口腔少有唾液并且舌苔呈黄色,脉搏滑利或紧绷。可以选择使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麦冬和生地黄等药物进行养阴清热的治疗。
2、气阴两虚
症状表现为身体乏力、呼吸急促、出汗过多,运动时症状加重,口干舌燥,喝水和排尿增多,心烦热,大便困难,腰膝酸软,舌苔淡白或舌红暗,舌边有牙痕,苔薄白或少苔,脉搏细弱。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选用玉竹、炮制黄精、生黄芪、炮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
症状表现为体力不足,出汗多,感觉寒冷,四肢冰冷,腰膝酸软,耳轮干燥,口渴多饮,尿量增多,也可能出现浮肿和尿量减少,或者五更泄泻,阳痿早泄。舌苔淡白,脉搏沉细无力。治疗采取温阳育阴方法,并使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作为药物选择。
糖尿病的治疗小方法:
1、上消型
多喝水是主要的,口渴时喜欢喝水,根据口渴的程度饮水,小便比较多、颜色偏黄、咽喉干燥灼热、口腔干燥嘴唇干裂、食欲正常、舌头红且少有津液、舌苔呈黄色而干燥。中医认为,这种病的原因是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水液循环受阻,津液无法充分分布到全身,滋润脏器。长时间积聚导致热量增加,津液消耗掉,所以患者体现为口渴多喝水。常用补充津液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进行调理。可以用 "六汁饮":莲藕、梨、荸荠各200克,麦冬12克,芦苇根30克,玉竹20克。将莲藕、梨、荸荠洗净,切碎,榨汁;麦冬、芦苇根、玉竹水煎后过滤取汁,将榨汁和煎汁混合搅拌均匀,饮用,每日一剂。
2、中消型
常常以多吃易饥为主要表现,伴有口渴多饮、口苦、口臭、口干、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中医认为,这种病的发生原因是饮食不节或劳累等多种因素损伤了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然后热气郁积在胃中,胃火旺盛,体液流失,体液不足,从而无法消化水谷,因此无法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所以出现多吃而仍然感到饥饿的症状。治疗应该清理胃火,补充阴液,可使用"山药粳米粥":山药50克,黄精20克,沙参15克,粳米100克。将山药研磨成粉,黄精、沙参放入水中煎煮,过滤出汁液,将药汁加入粳米和山药粉煮成粥,早餐代替饭后服用。
3、下消型
主要表现为小便频繁,且量多,呈现浑如脂膏的状况。还伴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头红并且少有苔。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肾脏的亏虚,导致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固摄无力,水液下趋,从而引起尿频。针对这种情况,通常采取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方法进行调理。可以尝试"枸杞炖兔肉":取30克枸杞子、250克兔肉和100克洋葱,适量加入油和盐。先将枸杞子和兔肉加入适量的水炖熟,然后加入洋葱、油和盐,稍微煮一会儿,吃肉喝汤,每两天服用一次。
热心的医生提醒大家:糖尿病患者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同时注重治疗和养生。除了接受适当的治疗,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所以,我们需要遵循“三分治,七分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