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头昏、咽喉肿痛等上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为"上焦火",将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称为"中焦火",将便秘、尿赤等下半部位的称为"下焦火"。另外,根据脏腑开窍,将目赤肿痛称为"肝火",将鼻扇气喘称为"肺火",将口舌生疮称为"心火"等等。
1、为了舒缓心火,可以尝试喝一碗莲子汤
心火经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口舌生疮等症状。中医认为心属于地并具有火的属性,因此称之为心在地为火。
症状有两种,分别是虚火和实火。虚火的表现包括低热、盗汗、心烦和口干等症状;实火的表现则是反复出现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和心烦易怒等症状。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可以用30克莲子(不去莲心)和15克桅子(用纱布包扎)加适量冰糖,用水煎,然后同时吃莲子和喝汤。桅子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作用。
2、食用猪肝可有效舒缓肺部不适
老年群体中常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气候突然变化,身体无法适应;另外,过度劳累也有可能消耗过多的体内阴液,导致肺火亢奋的发生。
症状:咳嗽干燥,没有痰或者痰很少且黏稠,体温升高,出现盗汗,手脚心感到发热,难以入眠,舌头呈现红色。
食疗方法:准备一整片猪肝和30克菊花(用纱布包好)。把猪肝和菊花一起煮,直到猪肝熟透。可以吃猪肝和喝煮汤。猪肝富含铁元素和磷元素,是造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在炎热的夏天食用猪肝可以有效平息体内的肺火。
3、饮用绿豆粥可以缓解胃热的问题
中医称之为胃火,指的是由于饮食不当,如过量饮酒、吃辛辣食物和高脂肪食物等,所引起的体内不平衡现象。春节期间,很多人摄入甜腻、高热量的食物较多,容易引发胃火的问题。
症状:有两种类型,分别是虚火和实火。虚火的表现包括轻微的咳嗽、食量减少、便秘、腹胀、舌头发红、舌苔少;实火的表现则是上腹部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药膳疗法:将30克石膏粉与适量的粳米和绿豆放入锅中,先用水煮石膏,然后过滤去渣,留下石膏的清液。再将粳米和绿豆加入锅中煮成粥后食用。绿豆富含营养元素,能增进食欲、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在夏天喝绿豆粥能清除胃火,但是身体虚寒的人不宜多食。
4、通过喝梨水来调理肝火
在中医学中,肝燥火旺是指人体内脏器官的气血调节出现问题,发生肝脏工作过劳的情况。若饮食和睡眠不合理,会导致肝脏负担过重,造成肝脏充血,同时下腔静脉受到压迫,最终导致肝火上升。
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胀痛。
中医食疗:将10克川贝母捣碎成粉末,取2个梨削皮切块,加适量冰糖和清水炖煮后服用。经常食用梨可以保护肝脏,缓解肝硬化,帮助消化,促进脾功能,滋润阴虚。饮用梨水还可以清除肝火。
5、进食猪腰可以缓解肾火
肾脏一般不容易产生过多火气,通常是因为虚弱而导致火气旺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火旺动。此外,身体内积聚过多毒素,无法排出体外,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
症状描述: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潮热盗汗、心烦躁五个症状。
食疗方法:取2只猪腰,再加入15克枸杞子和山萸肉,一起放入砂锅中煮,直至猪腰煮熟。食用时可以吃掉猪腰,并喝汤。猪腰具有补肾和增强身体的功效,食用猪腰可以帮助清除肾火,但不宜长期食用,因为它的脂肪含量和胆固醇含量都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