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健康网
99健康网
冠心病中医怎么治疗?详解中医讲究因病施药!
更新时间:2023-12-28 22:23:00  浏览:

在中医学中,冠心病被归类为“胸痹”和“真心痛”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包括:

1、寒气侵入体内。《诸病源候论》中提到:“寒气侵入五脏六腑,因为虚弱而发作,如果上冲胸部间隙,便会产生胸痹。”

2、年龄大、身体弱。年纪大、体弱,肾气减弱,导致血液循环不顺畅,出现气虚血瘀的情况;或者肾阴不足,无法滋养脏腑内的阴,也会导致阴虚血瘀。

3、饮食不规律会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产生痰浊,阻碍胸部阳气运行,导致气血不畅,从而引发胸痹。

4、情绪和精神受到损伤。情绪失调,或者过度紧张和不安,思虑过度,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气血积聚,心脉阻塞而引发胸闷。

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心肌损害是由于冠状动脉的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基本病变是冠状动脉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因此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根据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的分析,冠心病的发病原因可以归结为动脉粥样硬化。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虚弱,肾气逐渐减弱,导致血管老化,形成了冠心病。冠心病的症状包括气滞血瘀、心脉瘀阻、阴虚血瘀引起的真心痛和胸痹症状,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这些症状主要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有报道称,醒后的头4-6小时内心肌缺血的次数是全天的30%-40%。与此相符的是,上午7点至11点之间最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上午时段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导致心肌耗氧增加,进而加剧心肌缺血,引发心肌电生理的不稳定,从而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导致猝死。上午6点至9点时,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人体抗凝系统功能下降,纤维蛋白原增加,血黏度增加,这样就更容易形成血栓,引发脑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在昼夜之间呈现规律。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是无症状的。根据研究,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中,只有25%也有心肌缺血症状,而有75%的患者是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检测显示,心肌缺血有两个高峰期,主要高峰期在早上6点到12点之间,次要高峰期在下午6点到12点之间,而且第一个高峰期明显一些。

研究显示,如果在醒来后立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比如消心痛、长效心痛治、潘生丁、敷贴硝酸甘油软膏或者贴剂,可以预防和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

晨起服用β-受体阻滞剂美多心安可以有效控制上午的心肌缺血发作,但不适合晚上服用,因为会导致心率减慢的情况发生。

可以进一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措施。早期发现冠心病症状,及早就医并接受合理的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商品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上传,如有版权等问题请发邮件到kefu-09#foxmail.com说明(把#替换为@),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温馨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