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类型的性洁癖者:肉体型、精神型和混合型。身体型的患者觉得对方的生殖器官甚至其分泌物非常肮脏,因此在感到迫不得已的厌恶心理下,进行义务性质的性行为;而精神型的患者则是对异性实际上正常的性行为、性态度和性言论感到厌恶;混合型的患者则是前两种类型的表现并存。患有性洁癖的人常常对配偶的生殖器感到不卫生,他们不仅要求对方清洗私处,还要使用酒精进行所谓的“消毒”,并且要求使用避孕套。有许多女性会有性洁癖,而男性则相对较少(虽然也有例外)。她们厌恶并不愿忍受丈夫的性行为,甚至对他的每个细微举止都感到厌恶。她们不仅厌恶丈夫的唾液、分泌物和声音,还对他表达爱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感到反感。尽管这些都是性心理障碍的表现,但许多人无法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认为“对方并不真心爱我”,或者认为自己是“注重卫生”、“追求高雅情趣”。这真是非常令人悲哀。
性洁癖通常在婚龄不久的年轻夫妻中出现,而性罪心理则更多发生在再婚女性身上。那些有性心理障碍的女性往往在与新的丈夫发生性关系时表现出紧张和恐惧,她们常常向后夫抱怨前夫在性方面的自私行为,只顾自我满足而不关心她的需求;或者她们声称她们与前夫发生性行为只是出于迫不得已的责任,完全没有真正的感受,这使得后夫无法享受满意的性生活,对夫妻关系的和谐产生了负面影响。很多后夫无法理解再婚妻子的这种心理障碍,反而错误地认为妻子还在怀念前夫,从而给家庭生活蒙上一层阴影。
性洁癖和性罪心理的形成都有它们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很多人认为性器官和性行为本质上是肮脏和可耻的。人们认为,性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无法公开讨论。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性被视为禁区,性知识的正面宣传不够。许多女孩从小被告知月经很脏,将它称为“龌龃来了”。进一步发展,从对自己的洁癖发展为对任何男性的洁癖,婚后又延伸到对丈夫的性洁癖。一些文化水平较高的女性误以为精神型的性洁癖是高尚的情操,并坚持不悔即使遭到挫折。
男性患有性洁癖的人,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下认为自己的性器官干净,而女性的不干净。而有性罪心理的女性则在她们的思想中有强烈的女子贞洁观念和保守的封建思想。当她们再婚后,在性爱过程中,这种封建思想通过紧张不安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性心理障碍。她们向后夫述说前夫的性生活经历,其实是想通过揭示前夫的自私行为,以及自己未能获得性生活快乐的经历,来表明之前的性生活是她们不愿意的。通过这种方式,她们希望减轻自己的性罪心理,获得后夫的宽恕,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为了预防和纠正这两种性心理障碍,必须积极宣传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我们必须认识到夫妻之间的性行为是正常的行为。如果我们在亲吻、爱抚和性行为时感到厌恶、勉强和事后懊悔,我们不应仅仅从夫妻间的感情问题来寻找原因,而是要考虑是否自己患有性心理障碍。在必要时可以咨询心理医生,也可以采用心理脱敏疗法,通过积极的性热情来克服性洁癖。我们还应该观察和了解自己和伴侣的性器官,以满足夫妻共同的性需求。
对于妻子有性罪心理的情况,丈夫在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措辞,避免触及可能引起妻子误解的话题,比如贞洁和贞操等。另外,在妻子心情良好的时候,要告诉她自己绝对不会因为她再婚而歧视或看轻她,努力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让妻子能够放下心理包袱,消除紧张和恐惧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纠正妻子的性罪心理障碍,实现性生活的和谐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