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提醒女性朋友,如果18岁之后还出现痛经,可能是由于妇科相关疾病引起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痛经的一个重要原因,约占病理性痛经的60%左右。子宫腔内存在一层称为子宫内膜的膜,它会随着卵巢激素的作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如果这个月没有受孕,子宫内膜就会脱落并导致出血,从而形成月经。然而,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会移到子宫以外的其他部位,并像子宫内膜一样每个月出血,这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异位的内膜也会受到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周期性出血,但由于没有通道排出体外,血液会在局部积聚并形成囊肿,逐渐增大。同时,局部的炎症反应还会刺激局部神经,引起疼痛。
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肌层的情况。子宫腺肌症与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雌激素有关,尤其在妇女育龄期之间高发。目前对于子宫腺肌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很难预防。一般来说,子宫腺肌症表现为痛经和月经失调,这往往会导致不孕不育的情况发生。疼痛的特点和性质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但子宫腺肌症的症状更严重。通过进行B超或盆腔CT检查,可以发现子宫是否增大、肌层变厚以及回声是否均匀。通过妇科检查,可以触摸到子宫是否均匀增大、质地较硬以及表面是否有结节的感觉。对于血液检测,可以通过检测CA-125的水平来诊断子宫腺肌症,因为绝大多数患者的血液中CA-125水平会显著升高。
长期盆腔炎引发的炎症:
慢性盆腔炎症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引发的疼痛约占病理性痛经的30%。陈建国解释说:“引起慢性盆腔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通常是因为急性盆腔炎症没有得到充分治疗。”一些常见引发盆腔炎的因素包括产后或人工流产后、宫腔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等。若消毒不彻底或原有生殖系统存在慢性炎症,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还有一些患者手术后没有注意个人卫生,或者不遵守医嘱,进行了性生活,同样会导致细菌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女性在月经期间没有注意卫生,例如使用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或者进行了性生活,也有可能引发盆腔炎症。
盆腔淤血综合症:
约有10%的病理性痛经是由盆腔淤血综合征引起的。该综合征是指由于盆腔静脉血液流通不畅,导致盆腔静脉充血和淤血,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盆腔坠痛、下腰痛、性交痛,月经量多、白带增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较少。临床发现,该病的严重程度与疼痛性质有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进行高分辨率B超和血管造影来进行诊断,也可以通过抽血检查CA125指标来进行鉴别诊断。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重症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