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在我们身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你知道如何养护肾脏吗?在寒冷的冬天,养护肾脏尤为重要。接下来让我来带领大家学习学习吧!
1、时机要选准
冬至是农历冬季三个月气候转折的分界线。冬至之后,自然界的阴气开始减退,阳气逐渐复苏,这使得冬季的闭藏状态转向了生机盎然的活跃。在这个时候进行补充营养,人体对所摄入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率较高,更容易积蓄并发挥功效。这也是体虚病人补养肾脏、延年益寿的最佳时机,因此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2、食补宜辨证
养护肾脏、预防寒冷的方法之一是饮食调节。在冬天,应该选择温热且对肾脏有益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雀肉等,这些食物具有温补肾阳、产生较高热量的特点,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特别有益。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滋补肾脏功能的食品,如核桃、板栗、桂圆等。黑色食物对于强肾保肾也很有帮助,因此也应该选择食用,例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和乌骨鸡等。冬天应该经常食用各种温性热粥,如果把上述食物放入粥中煮食,不仅能驱寒,还能补养身体,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年龄不同,所以在食补时也需要注意适宜与忌讳,应该有灵活掌握的能力。例如,肾阳虚弱的人,在饮食中应该选择温补肾阳的食物,比如羊肉、狗肉等。羊肉和狗肉性质温热,可以有效温补肾阳;对于肾阴精不足的人,食补应以鸭肉、鹅肉为主。我国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有一句名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对于肾阴精逐渐衰弱的中老年人来说,冬天可以配食鳖、龟、枸杞、山药、木耳等滋阴的食物。冬季的饮食不应过咸,因为咸味会影响肾水,使其更加寒冷,进而干扰心阳。另外,要避免食用寒凉的食品,以免雪上加霜,伤害元阳。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来说,最好还是进行食物补充,所以经常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3、药补遵医嘱
补肾需遵循中医“虚则补之”的原则,一般适用于各种肾虚症状,如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长期疾病虚弱、年老体衰、妇女产后、外科手术后和各种慢性病患者等出现肾气、肾精、肾阴、肾阳失调的情况。具体服用相关补益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得擅自决定和自行服药。因为医生拥有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和辩证技能,对病人的病情用药有一定的经验,可以避免自行用药不符合病情的情况。
4、保持身体温暖和参加运动都非常重要
保护自身免受寒冷也是为了更好地保养肾气。一进入冬季,「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成为养生的重要法则。这意味着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必须早睡晚起。早睡有助于滋养阳气,使身体保持温暖。最好在太阳升起后起床,此时人体阳气上升得快,能使思维清晰、反应敏捷。但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很难做到「晚起」,因此应尽量做到「早睡」,不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和相对平静的心情,有助于身心的恢复和调理。在冬季,要避免紧闭门窗,室温不宜过高或过低。因为室温过低容易伤害人体的元阳,而过高的室温则导致室内外温差大,容易感冒。所以,室温保持在18℃~22℃最合适。
冬天要积极参加适量的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而且因为肾主纳气,可以帮助肺气呼吸,预防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肾与膀胱是一体的,相互关联,膀胱的经脉走在背部,寒邪会优先入侵背部,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暖背部,穿一件棉质背心或毛质背心,以保护肾阳。古人认为,肾主蛰,是封藏之本,所以冬天要避免过度的性生活,工作和运动时不能出太多汗,以防止肾的阴精亏损和阳气散失。
5、妙法要坚持
冬季常常用舌头触摸上腭,待唾液满口后慢慢咽下,对肾脏有滋养功效。肾脏的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是主要穴位,晚上睡觉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冬季与大自然相应,人体处于阴气盛阳气衰的状态,因此应多晒太阳,以助于肾脏中的阳气升发。最关键的还是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