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每年的喜庆时刻,但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过度放松自己的身体,导致节后出现许多不健康的状况。比如熬夜疲倦、醉酒头晕、上火、生湿等。这些不健康状况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那么节后如何调理身体健康呢?小编为大家分享几款中药汤,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肥腻生湿
冬瓜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问题。同时,它还具有清热功效,能够消除体内的热气。
节日的餐桌总是让人垂涎欲滴,其中的美食琳琅满目。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海鲜,山珍野味,应有尽有。然而,这些美味佳肴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膏粱厚味",它们的性质滋腻。如果吃得过于放纵,就容易导致体内湿热的产生,损伤脾胃,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疮疡等症状。
明代有一本专门讲述养生之道的书叫做《寿世保元》。其中提到了一句格言:"善于养生的人注重内养,不擅长养生的人则着重外养"。它认为,对于我们体内脏腑的保养才是养生的根本所在。而一些嗜口腹之欲、追求滋味美妙、沉湎于美食的行为则属于外养,尽管从表面上看似乎好吃好喝,实际上会对我们的内脏器官造成危害,为身体埋下病根。
为了缓解食物过量和高脂肪高糖食物所导致的湿热问题,我向您推荐一款名为“清热利湿通便汤”的中药汤方。这款汤方由赤小豆20克、新鲜或干冬瓜皮30克、杏仁10克、新鲜带皮鸭梨30克组成,将其放在文火上慢熬20分钟后饮用。这款中药调理汤能够促进脾脏健康,排除湿气,适用于湿热体质的人群,特别是那些有积食停滞、舌苔厚腻、食欲不佳、腹部胀满等症状的人。
2、干果上火
制作一杯清凉的祛火茶
“香甜无比的胡羊酥”在年货中扮演着与福字、春联同等重要的角色,而糖果和炒货也是不可或缺的。从传统的花生、瓜子、糕点到新式的巴旦木、开心果、巧克力等,应有尽有。不仅小孩子喜欢,大人也会多吃几口,象征着来年甜蜜幸福的寓意。
然而,这些糖果和炒货大多数都是高温加工,还添加了许多盐、糖等调味料。吃多了会容易引起嗓子干痛、口腔溃疡等上火问题,特别是对于已经患有咽喉炎的人来说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在购买这些食品时,最好选择原味、水煮的种类,少吃烤制食品。
若出现上火症状,建议您尝试一种清热祛火的凉茶。这款茶具有清热、滋阴、止渴的功效。制作方法如下:取菊花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玄参15克、沙参15克、金银花15克,一起煮沸后,待其凉后饮用。一般来说,不需要加糖。对于小孩如果觉得味道不好,可以加入一些有甜味的白茅根15克一同煮。此外,平时可在饮食中搭配一些解毒祛火的食材,例如鱼腥草、穿心莲、三七叶等,或者冲泡一些具有清热祛火功效的茶饮,如菊花、金银花、绿茶等。
3、串门累身
多喝益气解乏汤 → 喝多些益气解乏汤
“在巷子里早早地拜年”,欢欢喜喜迎接新年,是中国的传统风俗。无论是招待亲朋好友还是外出拜年,都免不了一番热闹。虽然美好,但过程中需要付出辛苦和身体损耗。一些回乡过节的人,还要承受旅途的劳累,很多人都感叹“过节比上班还累”。身体状况较差或工作压力大的人可能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等问题。因此,过节时也需要小心,要合理安排聚会的时间,注意休息,不要让身体过于疲劳。
在这里,我推荐一款名为“益气解乏汤”的草药配方给疲惫的人们。配方是这样的:取党参15~20克、黄芪15~20克、红景天10克,煮水后饮用。党参性质平和,能够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养血生津;黄芪微温,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肝脏、利尿的功效;红景天性味寒、干,能够补气清肺、益智养心,缓解疲劳。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将这三种药材放入保温杯中,加入开水泡上半小时到一小时后饮用。如果是体内有火气的人,可以用性凉、味甘、清热生津的西洋参代替党参。如果无法凑齐三种药材,也可以分开单独饮用。
4、过喜伤神
享用一碗美味的莲子养心汤。
“家家户户欢庆团圆”是春节的特色,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共度这一天。为了迎接这个特别的时刻,长辈们在过年之前就开始准备年货,打扫除尘,心情愉快地盼望着子孙们回来。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期望过高并不是好事。中医认为,过度的喜乐容易损伤心神,导致心神不宁,精神涣散等表现,甚至可能引发急性病发作,给节日增加不必要的烦恼。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会更容易出现,老年人如果已经有相关病史,需要特别注意。睡眠质量不好、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过大,都有可能导致既往疾病的再次发作。最好的对策是控制情绪、多休息,坚持按时服药。
在家庭聚会中,可以煮一碗清新养肺、补气安神的莲子百合汤,以帮助调节情绪。莲子可以养护精神安宁,降低血压;百合补益中气,温养肺脏,止咳嗽。取30克莲子干,15克百合干,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6碗水,用文火炖煮3~4小时,直到莲子变软,百合散发出香味即可食用。
5、熬夜亏阴
备道安神补血汤是一款养生汤,能够增强人体的安定感和提高血液的养分含量。
这句话意思是:在除夕的晚上,人们都不睡觉。春节期间不仅仅有守岁的习俗,家人也会团聚一起玩牌、唱歌、聊天,不知不觉就一直玩到天亮。熬夜对身体非常有害,尤其是到了深夜,人们往往会感到头晕、头痛、口渴,甚至心慌气短。
根据中医理论,有一句古话叫做“人卧血归肝”,其中有形的血液被归为阴性的部分,与无形的阳气相对应。而“白天养阳,夜晚养阴”,夜间是养护阴性血液的重要时段。如果深夜无法入睡,身体就无法获得休息和放松,阴性血液无法得到充分滋养,可能导致血管异常收缩,血压升高,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当提高警惕,合理安排聚会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
现在给您介绍一道名为“安眠补血汤”的食谱,可以缓解因为节日过度兴奋导致的睡眠问题。准备20克桂圆、10克酸枣仁、10克当归、10克莲子、15克茯苓,将这些材料放入适量的清水中煮沸,然后转小火熬煮10至20分钟即可。这道汤有安神定志、补养心血的功效,可以缓解因节日熬夜带来的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精神不佳等不适症状。
6、醉酒伤肝
烹制一碗艾草花解酒汤。
宴饮,是节日中最重要的活动。无论是男女老少,几乎每个人都会喝上一杯腐蚀美酒。无论是适量享受,还是过度沉醉,都有可能导致头晕、呕吐,甚至发生脾气爆炸的酒醉行为。
当你需要应酬时,我们推荐给你一款叫做"酸枣葛花根解酒汤"的饮品。具体制作方法如下:取10~15克酸枣和葛花根,加入300毫升清水,一起煎煮10~15分钟,稍微冷却后饮用。葛花是中医常用的解酒药材,有着"千杯不醉葛藤花"的说法,经常饮用葛花解酒汤,可以良好地提神、健脾、清凉、促进尿液排出。
另外,家庭中最容易获取的醒酒食材是醋。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有机酸在胃肠中相遇时,会发生醋化反应,从而减少乙醇的浓度,减轻酒精的毒性。如果有人喝醉了,可以取20~25毫升的食醋,放入锅中煮开,等凉至微温后服用。
重要提示:那些患有肝病的人必须完全戒酒;患有慢性胃炎的人应避免饮用啤酒;泌尿系统患有结石的人也不能饮酒,尤其是啤酒。
以上分享的几种调理身体的中药汤适合那些在春节过后身体状况不佳、身体亚健康的人群饮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