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中,有许多饮食禁忌被普遍认可在孕期中存在。很多人相信,孕妇因为在怀孕期间饮食不当,导致婴儿出生后容易过敏。还有人认为,过度接触宠物也会使婴儿过敏,因此,孕期接触宠物也被视为禁忌之一。
然而,最近举行的过敏性疾病防治会议上,记者获悉避免孕妇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或与宠物接触的做法已经不再被推荐。事实正好相反:孕妈妈在怀孕期间避免过多禁食,宝宝就不容易出现过敏性疾病。专家认为,过敏源也可以被耐受。只要妈妈能够耐受,就不需要过多地忌口,也不用特意避免过敏源,这不会增加孩子过敏的几率,相反,还会降低过敏发生的频率。专家呼吁,包括医生在内的所有人都应及时了解这一知识。
误区:
孕妈妈在孕期可以随意饮食,不需要特意避免某些食物。
宝宝未来可能会更容易过敏
“在中国民间,孕妇的饮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许多人认为,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不忌口,宝宝出生后更容易过敏。对于那些本身就容易过敏的妈妈们来说,在怀孕期间会有更多的饮食限制,不能吃海鱼、河鱼和干果等等……然而,实际上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 第一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洪建国教授介绍说,事实上,相反地,妈妈们在怀孕期间吃任何食物,反而可能降低孩子形成过敏体质的风险。
“过敏体质是什么意思?既然说是体质,就是说是从出生时就具备的。”这是洪建国的说法。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过敏体质是由基因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如果母亲患有哮喘,那么孩子患哮喘的几率就会增加好几倍。
然而,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和是否接触过敏原并不会直接引起孩子过敏。
澄清:
只要妈妈没有过敏反应。
可以尝试各种食物。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孕期避免接触过敏原会降低孩子患过敏症的几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洪建国解释道:“现在我们不再推荐孕妈妈避免食物。我们认为,只要孕妈妈能够耐受,任何食物都不会增加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相反,还会降低风险。这是一种新的观点。”
因此,他的观点是,在怀孕期间,妈妈无需刻意避免各种过敏原,只要是妈妈对食物没有过敏反应的,都可以食用。
实验:
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避免食用花生。
孩子对花生过敏的情况越来越多。
据洪建国表示,如果在孕期避免接触过敏原,孩子患过敏的可能性反而会增加。
据他说,英国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采取了一项举措,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不要食用花生,以减少过敏的发生。然而,在随后的观察中,他们发现患有花生过敏的孩子数量反而增加了。十年后,政府放弃了这种方法。
近年的一项对比研究表明,与没有吃花生的孩子相比,幼年时吃花生的孩子患上哮喘的几率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所降低。
几个疑问?
1、孕妇可以接触宠物吗?只要本人没有过敏就可以
洪建国指出,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孕期妈妈接触宠物如猫、狗等越多,宝宝未来患过敏的风险就越高。还有人认为,一旦孩子患上哮喘,就不能再接触宠物。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据他说,医学界目前的观点认为,孕期妈妈接触宠物或患有哮喘的孩子接触宠物,并不会增加哮喘的发病率,反而早期接触宠物会减少过敏的发生。当然,如果已经对猫、狗过敏的孕妇或孩子,就不能再与猫、狗接触。
据洪建国表示,有人认为过敏源其实就是耐受原。在怀孕期间,如果家庭已经养了猫、狗等宠物,并且已经知道宝宝将来可能是过敏高风险人群,仍然建议继续养这些宠物,因为这样反而可能减少孩子将来患哮喘的机会,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耐受过程。
2、进食错误的食物是否会导致哮喘发作?其关系并不显著
洪建国指出,过敏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食入性过敏原和吸入性过敏原。比如,螨属于吸入性过敏原,而鸡蛋、花生则属于食入性过敏原。食入性过敏原比较容易辨别,因为每次摄入这类食物都会引发过敏症状。
他说,关于食入性过敏原和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非常紧密。许多人认为食物引发了哮喘发作,但实际上,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是食入性过敏,可以在婴儿早期通过逐渐接触小剂量的过敏原来增强免疫耐受性。“当然,如果儿童长大后仍然出现过敏反应,就应该完全避免接触。”
3、哮喘与过敏是否有关系?是的,尤其是在儿童身上更为明显
尽管食物引起的过敏与儿童哮喘的关系较小,洪建国却提请注意,在哮喘与过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尤其是儿童的情况更为显著。“儿童哮喘的发生,有80%~90%是由过敏引起的。”他解释说,并非所有过敏的人都会患上哮喘,只是相对而言,风险稍微高一些。
洪建国表示,对于儿童哮喘的预防和治疗,非药物疗法是最佳选择,这包括环境控制、增强体质和减少感染等措施。药物治疗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缓解症状的支气管舒张剂,另一类是长期抗炎治疗,可以通过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抗炎药物进行控制。洪建国指出:“由于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即使没有症状,炎症和病理变化仍然存在,只要有触发因素,就可能引发哮喘。”
4、儿童是否需要进行脱敏治疗来应对哮喘?不需要过早进行
得了哮喘后,是否都需要进行脱敏治疗呢?洪建国表示,到目前为止,脱敏治疗不是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病程的方法。目前在国内,主要的脱敏治疗是针对螨虫过敏。如果哮喘确实是因为螨虫引起的,那么就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来控制病情,而且无法避免生活中的螨虫,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进行脱敏治疗。目前,脱敏治疗主要针对螨虫过敏,而国内没有相关的治疗药物来处理非螨虫过敏的情况。如果既有螨虫过敏,又有霉菌过敏,仅进行脱敏治疗的成功率也会很低。
此外,洪建国还指出,在孩子七岁之前,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有成熟,大约60%的儿童患有哮喘的情况在成年后会有所改善。此外,脱敏治疗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至少需要进行两到三年的治疗。根据全球来看,这种治疗的有效率还不到70%,所以对于儿童来说,并不需要过早开始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