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季后,风成为春季的主要气候特征。风邪常常通过人体的皮毛侵入,是六种外邪中最主要的导致疾病的因素,常常引起寒、湿、燥、火等邪气的疾病,因此被称为“六淫之首”和“百病之源”。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防止春季的风邪引发风寒、风热和风燥,我们的身体就可以避免受到旧病或新疾的侵袭。在我国古代医书《千金方》中记载了一句话:“春天宜食粥”。在本文中,我们为读者推荐了三个粥方,如果能经常食用,就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
1、地黄粥
配料:5000克新鲜地黄,适量的白蜜、粳米和酥油。
做法:将地黄洗净后捣成汁,每500克汁加入120克白蜜,熬成膏状后收藏,并将容器密封好。每次用量为10克。接下来,取约50克粳米煮粥,待粥煮熟后加入10克地黄膏和适量的酥油。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作用:补充阴液,养血,滋润肺部。适用于肺阴虚、肾阴虚的人,可缓解干咳少痰、咯血、阴虚便秘等症状。如果使用于补充肾脏和肺部,可以在粥中加入煮熟的羊肾,切碎一同食用;如果在粥中加入花椒和姜,则具有温中祛寒、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2、防风粥
配料:12克的防风、2克的葱白和60克的粳米。
做法:将粳米洗净后加适量的水煮成稀粥,然后加入提前准备好的防风药液和洗净切碎的葱白。用文火继续煮一段时间,最后加入适量的调味料即可食用。
作用:具有温辛的特性,可以解表发散风寒,驱散寒湿。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较重的病情,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全身酸痛等。由于能发散表邪,驱散风湿湿气,所以适用于老年人出现全身关节骨疼和头痛目眩等症状。在食用时要避免油腻和生冷的食物。调味方面则应该选择清淡的口味。患有风湿热痹症的人不宜食用此药物。
3、紫苏粥
配料:6克紫苏叶、50克粳米和适量红糖。
做法:将适量水加入沙锅,放入紫苏叶,煮沸1分钟,去渣留汁备用。将粳米洗净,另起锅烧水,加入粳米煮粥,等粥熟后,再加入紫苏叶汁和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作用:紫苏叶具有辛味,性质温热,具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解郁化痰等作用。它有助于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从而促使发汗,此外,其浸液还具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效果。将紫苏叶与粳米一起煮,能够起到和胃、散寒、解表的作用。因此,对于体弱者和偶尔感受风寒的人来说是有效的。然而,对于患有风热感冒、体质偏实或咽喉肿痛的人来说,不宜食用紫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