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性在月经应来的时间却没有来,甚至伴有一些不适症状,想要通过中医进行治疗。那么,中医对此种情况是如何进行治疗的呢?
正常发育的女孩一般在14岁左右会开始 menstruation,如果超过18岁仍未经历初潮,或者在非怀孕、哺乳和绝经期的情况下停经超过3个月,就被称为闭经。现代医学将前者称之为原发性闭经,后者则称为继发性闭经。中医认为闭经分为虚和实两种类型,其中虚型常表现为阴血不足,严重时可能出现血液枯竭,无法正常排出;实型则多由于外邪阻滞,导致经脉不畅,血液无法流动。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其分型如下:
1、气血虚弱
经期推迟且量少,逐渐出现停经,面色苍白或萎黄,感觉疲惫,四肢无力,气短且少言。舌头和嘴唇淡白,舌苔薄白,脉象沉弱,治疗应以益气补血和调理月经为主。可采用加味八珍汤进行治疗。药材包括:人参3克(另煎后兑服)、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茯苓10克、川芎5克、白芍15克、生地10克、炙甘草15克、木香5克、青皮5克、醋炒香附5克、牛膝10克以及路路通12克。以上药材水煎后每日服用1剂。若同时出现心悸与怔忡症状,可在药方中加入柏子仁、丹参和阿胶;若闭经是因产后大出血造成的,除了气血虚弱的表现外,还可能伴随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和生殖器官萎缩等症状。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精血损耗与肾气虚弱引起的,需要加入鹿茸、鹿角霜和紫河车等补血的药物。
2、肝肾不足
年龄超过18岁但尚未来月经,或初潮较晚且量少色淡,后续渐渐出现闭经现象,伴有头晕耳鸣及腰膝酸软等症状。舌质淡红,苔薄,脉象沉弱或纤细涩。治疗应以补肾养肝、调节月经为主,建议使用当归地黄饮进行加减。具体药材用量为:当归12克,熟地15克,山药10克,杜仲10克,牛膝15克,山茱萸5克,炙甘草10克,以及鸡血藤15克,益母草10克。最后用水煎服,每剂为1次。
3、气滞血瘀
月经不规律,小腹及两侧有胀痛感,精神状态低落或易感烦躁。舌头颜色暗沉,可能伴有瘀点,脉搏沉细且有弦感。治疗应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经为主,推荐使用血府逐瘀汤。药材包括:当归、生地各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赤芍各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5克,川芎5克,牛膝10克。将以上药材用水煎煮,每日一剂。另可制作药膳,可用桑椹红花汤:桑椹25克,红花5克,鸡血藤20克,适量米酒,加水2碗煮到剩1碗,每日分两次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