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病情反复而四处就医,盲目相信一些所谓的祖传秘方或偏方。这样不仅无法改善病情,反而让情况愈发严重,加快了疾病的发展,最终可能提前进入尿毒症阶段,需进行透析或肾移植,既浪费了精力又耗费了金钱。
现有的临床研究显示,合理运用中医中药确实能够有效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大黄制剂能够减缓肾功能的恶化;雷公藤多甙对肾小球肾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冬虫夏草有助于保护肾脏功能;当归和川芎等活血药物可以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从而促进部分残余肾功能的恢复。同时也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已发现大约50种中药可能导致肾损害,例如木通、益母草、苍耳子、牵牛子、使君子、山慈菇、大青叶、丁香、泽泻、防己、白头翁、斑蝥、蜈蚣和朱砂等。这些中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常被使用,但肾脏病患者只有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适量使用,而有些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一些传统中药经过实践检验发现,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天然无毒。由于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这会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因此配方进行了调整,改用了草木通。
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确实为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经验参考。然而,对肾脏疾病的系统深入认识,实际上是在近几十年才逐渐成形。所谓的“秘方”和“偏方”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尿毒症,很多都存在欺骗性。滥用中药和盲目相信偏方,就如同“自掘坟墓”。